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汤姆·索耶——经典男孩

(2010-08-18 22:57:41)
标签:

儿童文学

评论

教育

文化

分类: 我读的书

汤姆·索耶——经典男孩

——读《汤姆·索耶历险记》

汤姆·索耶,美国人,男孩,年龄不详,大约10——12岁。父母双亡,和弟弟席德一起,被波莉姨妈收养。他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儿童文学名著《汤姆·索耶历险记》中的主人公。

如果我们要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评选最调皮捣蛋的儿童,汤姆·索耶的得票率肯定是最高的。他逃学,打架,偷盗,欺骗老师。他扮演海盗,和朋友们到荒岛上当罗宾汉,还带着“心爱”的女孩子到山洞里探险,差点丢了命。他冒险和淘气的把戏天天都有新花样。他还梦想发财,立志要成立强盗帮。他从家里逃出去之后,村里的人都以为他死了,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却偷偷地溜回来,躲在教堂的阁楼上,看自己的葬礼,看得津津有味。

他很聪明。波莉姨妈罚他刷围墙,这工作本来很艰辛,很乏味,汤姆灵机一动,将刷墙变成了最抢手的工作。因为他告诉别的小伙伴,刷墙是一项非常讲究的活,不是非常能干的孩子,是干不了的,而且刷墙的机会非常少,因为谁家里会天天要刷墙呢?正是这个说法,让村里的孩子们急不可耐地纷纷争当粉刷匠。而且,为了得到刷墙的机会,他们还不得不巴结汤姆,把各种各样好吃好玩的东西送给他。就这样,这堵原先看上去三天都刷不完的墙,到下午,已经被刷了三遍,汤姆也成了村里“地道的阔佬”。他不喜欢上学,功课总是倒数第一,却用自己的财宝换来了十张黄纸条(如果一个孩子功课好,就会得到黄纸条作为奖励,十张黄纸条可以换来最大的奖赏——一本《圣经》),得到了学校最高的奖励,让老师目瞪口呆。

他正直勇敢。当他和哈克夜里在坟场玩耍,目睹了一幕杀人惨案后,他能挺身而出,揭发真凶,拯救无辜。

旺盛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是汤姆行动的动力。尽管100多年来,汤姆·索耶这个形象曾经引起过这样那样的争论,但迄今为止,他仍然是全世界少年儿童不可缺少的好朋友,永远活地读者的心里。

调皮捣蛋、不服管教,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有些孩子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从小就变得乖乖的,从小就是好孩子,好学生。但他们的内心,其实也有“淘气”一下的渴望。有些孩子正相反,从小就是出名的“刺儿头”,这样的孩子,倒真得好好跟汤姆学一学,让自己也像汤姆那样,既调皮,又惹人喜欢。

在〈〈汤姆·索耶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将独特的幽默感与深刻的人生体验结合在一起,既赢得了成人读者的赞赏,也获得了儿童读者的欢心。据说,在马克·吐温五十岁生日的时候,从世界各地都寄来了贺信和礼物,甚至一封信上只写了“美国   马克·吐温  收”都准确地投送到了马克·吐温的手中。可见这位作家是多么的著名。

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写作风格,它的辛辣的讽刺和出色的幽默,还有叙述上的口语化风格,对美国文学语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他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马克·吐温有两部以少年儿童生活为材题的小说最著名,一部是《汤姆·索耶历险记》,另一部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前者“最受欢迎,”“为他赢得了持久的声誉,”后者则是他的“名垂青史之作”。

《汤姆·索耶历险记》是一本释放个性,张扬童心的书,作者在开篇的时候就开宗明义,说明这部书是供男孩女孩们消遣的,因此,这本书注重细节描写,在结构上也是由汤姆的一个个令人捧腹的淘气故事组成,特别适合孩子们阅读。而且,这些故事的来源,也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大部分都确有其事;其中有一两件是我的亲身经历,其余的则是我的小学同学在少年时代的经历。其中哈克·费恩取材于现实生活,汤姆·索耶也是,但不是取材于某一个——他们综合了我所认识的三个男孩子的特点,因此是个经过艺术加工、集各种特点于一身的人物”。由此可以看出来,这个孩子的原型来自生活本身,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唤起自己的亲身感受和记忆,产生共鸣,因而也就特别受欢迎。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叙事比《汤姆·索耶历险记》宏大,它通过流浪儿哈克贝利·费恩和逃亡黑奴吉姆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漂流,展示了沿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壮阔的社会风俗画卷,主题上反对蓄奴制,赞美为自由而斗争,因而也更为深刻。但正因为主题深刻,作者没有回避社会的阴暗片,有许多场面血腥恐怖,孩子们读起来并不轻松。

《汤姆·索耶历险记》是一部举世公认的儿童文学经典,不仅孩子们读,大人也读。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意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孩子们的读后感,数量多得惊人,但是内容大同小异,主题思想都是要学习汤姆的勇敢精神。大人写的文章有两类,一类是学术研究文章,分析汤姆·索耶的形象,一类是探讨马克·吐温的讽刺艺术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等等。

很少有人从汤姆这个人物本身来探讨童年问题——尤其是男孩问题。

2006年,英国的康恩·伊古尔登和哈尔·伊古尔登出版了一本《男孩的冒险书》,荣获2006年英国国家图书奖,据说版权行销全球35个国家,畅销1500000册。这本书没有什么秘密,不过就是介绍了做弹弓、系绳结、建树屋、造小车……等童年游戏的“古老”玩法,并且还穿插了一些世界奇迹和探险趣事,其主旨是告诉你如何“做一个了不起的男孩”,告诉“你勇敢男孩的冒险精神是如何培养的。”拿这本书中的“调皮捣蛋”和《汤姆·索耶历险记》中汤姆和哈克玩过的那些花样相比,是完完全全的“小儿科”。但这本书的受热捧,却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杰出男孩该如何成长?过于文明的现代环境还适合男孩的冒险游戏吗?

在《汤姆·索耶历险记》中,汤姆·索耶的调皮捣蛋、恶作剧、逃学,不仅让照顾他的波莉阿姨头痛不已,也让学校的老师动不动就用鞭子抽打他。但是,在汤姆经历了荒岛漫游、山洞探险、智斗凶犯、寻找财宝这一系列的故事之后,汤姆的勇敢、机智、善良和临危不惧、敢于担当的品质凸显出来了,就连古板的撒切尔法官对汤姆的评价也很高,希望看到汤姆将来成为一名杰出的法官或者一名杰出的军人。

童年时代是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这种好奇心在男孩子的身上表现尤其突出。汤姆·索耶是一个身心未被束缚的男孩,或者说,是一个能挣脱束缚,让自由的天性恣意挥洒的男孩,而波莉阿姨对他无私的爱和教养,让他在一切调皮捣蛋的行为后面有一根道德的底线,因此,他才既调皮,又惹人喜爱。

询问任何一个男孩子,他的内心都有汤姆·索耶那样的渴望——逃离学校和家庭,流落到荒岛上当海盗,寻找到巨额的财宝。在美国的文学史上,马克·吐温让一个十九世纪初期的孩子梦想成真,于是,就有了《汤姆·索耶历险记》,有了汤姆·索耶这个经典的男孩形象。但是,正如一个五年级的美国学生写的读书报告中说的,今天我们读这本书,它提醒我们的是“我们在进入文明之前所享受到的乐趣”。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后,儿童有了更加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有了从婴儿期就开始的全面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我们无法想像今天的孩子还会玩死猫、在火柴盒里养扁虱、半夜到坟场里去闲逛或者游过密西西比河。不是今天的孩子没有对冒险的渴望,而是今天的文明不能再为孩子们提供那样的冒险环境。所以,汤姆·索耶和他的朋友哈克贝利·费恩,便作为经典的男孩形象,永远定格在文学的殿堂里了。也因为其后无来者,而更加弥足珍贵。

除了汤姆·索耶之外,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淘气包形象还有很多,但无论是艾米尔,还是马小跳,都不可能像汤姆·索耶这样经典。因为汤姆·索耶的调皮捣蛋和淘气,是和他的生活环境,他的时代,他的民族精神密不可分的。没有美国南方的蓄奴制,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迷信;没有密西西比河,就不可能有杰克逊岛上迷人的风光和汤姆·索耶在麦克杜格洞的勇敢探险;没有马克·吐温童年时代的调皮经历,也就没有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众多细节。汤姆·索耶是真正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汤姆·索耶不只是汤姆·索耶,还是十九世纪初期美国南方的汤姆·索耶,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梦想和冒险精神。马克·吐温说:“一个外国人可以复制一个民族的外貌……任何一个外国人都不能理解它的内在内容——它的灵魂、生活、语言、思想……只有一个专门家,他具有足以理解人民的灵魂与生活,并把它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的资格——这就是民族小说家。”如果套用这句话来解读什么是儿童文学经典和儿童文学的经典形象,我们似乎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作家可以编造孩子们的调皮故事,可以模仿孩子们说话的口气,但如果他不能真正理解一个孩子内在的灵魂,如果他不能以整个生活为基础而又保持文化的自觉——那么,他的作品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经典,被一代又一代孩子所接受和喜爱,而又从来都无法复制与超越。

                                                        2010-8-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爸爸老师
后一篇:寻找青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