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苇先生评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
(2008-09-17 23:28:53)
标签:
安徒生奖儿童出版世界儿童文学中国杂谈 |
分类: 我读的书 |
贴一篇我的导师韦苇先生为湘少社“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写的文章。
湘少手笔大
我们只是没有细加思量那些在国际上备加推崇的儿童文学作品对我国儿童文学的榜样意义、示范意义和导引意义。“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国的儿童文学学人在赞赏本国儿童文学的长足进步的同时,总不免要坦诚地流露出对当下原创儿童文学的忧虑。我国对儿童文学品质、品位、艺术含量和思想含量特别挑剔的学人,甚至不得不去碰触“爱国”旗帜覆披下的某些敏感神经,在自己主持编撰供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应用的“儿童文学教程”时,无奈地作出一项规定:整本教科书论述中所举的实例和推介给学生的示范作品,来自外国、主要是来自欧美的,必须不少于70%。这样的规定在我国有些以国学为至高无上之学的人那里,是要冒些舆论风险的,但是对于将要接受儿童文学教育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规定,其重要性是根本的,体现的是教科书编撰主持人的识见和对教科书质量勇于负责的精神。如果说,这只是从教育的角度说,那么从创作的角度说,其实也可以找到实证和力证的。“淘气包”故事的传染力在孩子中间,尤其是男孩中间,都是欲一睹为快、先睹为快的,所以淘气包故事是越讲越讲不完了,淘气包故事书是越出越出不完了——市场对淘气包故事的情有独锺,其孵化力似乎是无限的强大。然而我知道,淘气包故事的发端正在瑞典一个文学老太太那里,在林格伦那里。这位20世纪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我甚至以为二战后的儿童文学历史就不妨以“林格伦时期”相命名,伟大如此的林格伦,虽然2002年就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的《淘气包艾米儿》却留存下来,流传于世,这部儿童文学的典范之作中的某些元素被我国善于利用的写作者聪明地抓住,猛猛地加以发酵。于是我国有了淘气包故事的万里长卷。这儿童文学脐带虽说是漫漫长长,从瑞典扯到中国,隐隐约约,朦朦胧胧,遥遥迢迢,若蜗牛之行也,那迹痕其实是蜿蜒可辨的。
湖南少年儿童文学出版社在新时期的历史上曾是儿童文学出版业绩昭显的所在,林格伦作品的任溶溶译本,就最早从那里走向了中国的读者大众,让我们虽然是有些姗姗来迟地嫌憾,但终究还是由湘少社最早绍介了林格伦真实的高端存在。我作为世界儿童文学史的研究者,对华中的这个生机蓬勃的出版社,是深深地心存感激的。如今他们又将重振雄风,再度崛起,重树儿童文学好书出版重镇的地位。他们的出版动作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要在我们面前打造出一座儿童文学的国际长城。
他们给这个将呈现于国人视野中的“国际儿童文学长城”,取了很见气魄的名目,叫做《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
他们的动作幅度之大,显然将超越此前我国已经发生过的规模。不过,规模大不一定说明得了多少问题,难辨事业质量之高下。只要投得起资金,人民币大把大把地掷下去,规模大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难的是经典性、现代性和可读性的高度结合,难的是对西方历史上赢得过读者的作品的选择要有我国自己的挑拣眼光和自己的筛选标准。当他们为了让自己的书系长城确实是一块块金砖所累叠,确实能显现亮度,确实能显现硬度,确实是国人所热切期盼中的呈现,他们,第一,须倚重业内专门家,相信他们从各自熟悉的语言上直接把握该国该民族儿童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的能力,倚重热心于此道的、具有高度负责精神的专门家,并且,编辑人员对内行人士的意见仍还要有自己高屋建瓴的清醒判断;他们,第二,愿意遵循国际出版业的游戏规则,舍得花钱向国外购取版权。能做到这两条,成功的几率应已在十成有九。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做到了这两点:他们准备推出《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之前,在此项伟业的筹措期间,就邀请了国际儿童文学界的顶级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等组织的负责人来做自己的参谋,诸如IBBY的主席、奥地利的学者彼得·施耐克,国际安徒生评奖委员会的主席、伊朗学者杰夫里·加勒特,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的第五任理事长、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玛丽娅·尼古拉叶娃,德国青少年文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库尔特·弗朗兹等都被邀请来做顾问委员会的委员,求教于他们,用他们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深远的理解来帮助自己选择、推荐、鉴别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精品,使这个长城型书系的出版一开始就建立在可靠的基点之上;同时,他们邀约了国内资深翻译专家组成翻译专家委员会,调动熟悉并精长于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家们的积极性,共同来翻译、鉴赏、导读世界各地的一流儿童文学力作。有了这个前提,现在已露面的《典藏书系》第一辑就果然有了喜人的面目和样貌,体现了人们所期待的新格局、新品质、新体例,为广大少年儿童和读者朋友提供了走向儿童文学经典的全新视野。
无论是国外的专家,也无论是国内的专家,其首先瞩目的不能不是获得过国际性大奖的、而居第一位的又不能不是获得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的作品,虽然安徒生奖远远囊括不了20世纪的儿童文学精华(例如美国的埃尔温·怀特和英国的罗尔德·达尔,他们的名字不知为什么无缘于安徒生奖),然而我们知道,安徒生奖这样的大奖其评奖尺度还是世界上文学评奖中最具刚性的,还是代表和反映着作品质量的一种跨文化国际认同;正是这种评奖尺度的刚性,才使2006年的IBBY在中国的土地上召开,而安徒生作家奖获奖的终生荣誉和民族大喜却并没有留在中国,虽然中国作家对此做尽了努力。即凭这种评奖尺度的刚性,就可以认定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首先注意到安徒生奖获得者的作品是有充足理由的,其对书系的入选标准是可靠的。第一辑里问世的作品中,《达尼尔在行动》有侦探小说和校园小说难得的可读性俘虏力,又有问题小说的无解性深度,涅斯玲格这样德艺双全的作品过去我们国家推展不力,应是少年儿童阅读的一份缺憾,这次凭藉湘少社的努力可以深入地了解这位奥地利女作家的沛然才情了;《天使的名字》以《天使的灯火》为片名拍成电影后,影响殊为广泛,它的作者玛丽娅·格丽佩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一种对儿童内在心理深邃而又独特的理解,在以心理学成就闻名世界的瑞典背景中,她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儿童忧郁和烦恼其实更有助于全世界的父母善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格丽佩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连连有佳作问世,其名遂蜚声世界,1974年就获得了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而我1986年出版的《世界儿童文学史》中介绍格丽佩的时候,还不见有她作品的汉译文本刊行,现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从推介《天使的名字》开始来推介她的作品,无疑是我国孩子的一个福音。罗大里的《天上掉下大蛋糕》难能可贵的,不在于奇特独到的童话夸张,而在与把人类未来的命运、人类化灾难为福祉的希望与期盼融入了童话的幻想构成之中,对于比较熟悉他的名作《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不肯长大的泰莱莎》的中国读者,这部童话的推介仍是新人耳目之举。梅黑是新近获得安徒生奖的新西兰女作家,她的小说倒是不以故事的逻辑推进为长,但是其语言的童趣、诗性和幽默感,其比喻的“远取譬”、“遥勾连”,其修辞风格的别致,确实是此前的作家所不能多所企及的。“祖外婆的那脸上的皱纹气呼呼的,就像一堵胡乱写满骂人的话的墙壁”,“巴尼听了鬼说的话,就觉得世界比什么时候都要翘起来”,“满山是羊,像雀斑一样”,“巴尼望着她,仿佛她是一个跟他完全不同的物种标本”,这种天才的艺术表现力,正是我国儿童文学作家所奇缺的。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这第一次推出的25本,都称得上是当今世界儿童文学的“新经典,新主流”,能给孩子以力量、美丽与灯火;它们给我们的文学启示意义和文学榜样意义是多元的,多向度的。说湘少社此举功德无量,也指此而言。要是说当年北欧的林格伦的几个故事元素就能在中国孵化出数以百万计的淘气包故事书,那么湘少社的这个将用数年时间精心打造的“童梦工厂”,会为我们制造多少故事的真实和传奇的奥秘,呈现多少文化理想和童年的生态啊,它们给我国带来儿童文学的进一步繁荣,当是可以预期的!
湘少手笔大,功德其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