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博客日志 |
破茧而出
今天去教育电视台做了一期访谈节目,主题是中学生中的“奇装异服”问题。两天前我接到这个邀约、看到编导发过的提纲,就有点奇怪:都什么年代了,还在谈奇装异服的问题?
随着时代越来越开放,文化越来越多元,人们对于不同的人和事的宽容度已经大大增强了。凡存在都有他的合理性。尤其是穿衣服的事情,只要不妨碍别人,一般是不会有人去管的。至少在我目前生活的环境中,是不会有人去管别人穿得怎么样的。
关于奇装异服,我在我看来是不合适的环境中穿了不合适的衣服,产生了戏剧般的效果,才叫奇装异服。
我上学的年代,奇装异服是喇叭裤、翻领衬衣、三节头皮鞋带上铁掌,卷头发,这样的一群小青年出现在校园里,出现在街道上,手中提着个三羊的卡式录音机,放出节奏分明的迪斯尼音乐,居委会的大妈和学校的门卫就把他们当作小流氓,轻则驱赶,严重的遣送派出所。那个年代,人们还刚刚从蓝蚂蚁、绿蚂蚁、灰蚂蚁突然变成为人,发现如此另类,甚为惊异,不能容忍。
主持人拼命把话题往校服和学生的冲突中去引,老师和同学也说,学生应该穿校服,这样就能集中精力学习,不会只想着打扮,就会没有攀比。我真的不敢苟同。
比如主持人问我,现在会不会选择时尚流行的衣服。我很惭愧。说实在的,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没有好衣服穿,无法选择,长大了,有条件了,可以选择了,但面临一个问题:我不会选择,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时尚和流行,不知道那些东西是否适合我,所以我会选择最为保守的、在普通大众的眼中看上去漂亮的东西,我是在用中庸的、普遍的审美来替代个人。这在本质是上缺乏审美和创造力的表现。其实衣食住行,对于人生很重要,关乎到一个人将来的生活质量。学校不应该只教给孩子考一个好分数,而告诉他们衣着打扮是将来的事情,眼下就只关心成绩就行了。没错,当你为将来挣到了一个好前途,将来有钱用,将来可以打扮,但打扮也是要学习的,美的感觉和经验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我们的学校恰恰没有这道功课。而且既然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就是要穿了衣服才能出门见人的,为什么不从小就能穿得让自己愉快点呢?我是最看不得我们的校服的。式样、颜色最没有创意,质地很差,还要强迫学生穿,男孩子女孩子穿一样的校服,如果不看头发,根本看不出区别来。
我曾在我的《酷男生俱乐部——开心果甄帅》中写过一个章节《一只虫子飞上天》,写的就是学生们不能忍受清一色的校服,想要有个性。甄帅在校服上画了一幅画——一只小青虫的梦,班上的同学纷纷效仿,像流行性感冒似的,不到一周的时间,班上每个同学的校服上都有了变化,有的是连环画,有的是歌星的名字,有的是名言警句,有的是标语口号。孩子们穿着被自己创造过的校服,很是愉快。但愉快是短暂的。这事很快就被 班主任老师和校长“镇压”下去了。所以,最终不过是一场“小青虫的梦”。
巧的是,节目的最后,学生们畅想了各种美丽的校服,其中有一个梦想就像我书中写的内容——要求在校服上留下足够的空间,可以表现学生自己的个性,比如画画,比如绣上或粘贴上别的东西。但我想,只要有校服存在,冲突就会存在,因为这不是简单的校服问题,而是个性和统一的问题。无论多漂亮的校服,五千个学生穿成一个样子,学生就不乐意了。就只有整齐而没有个性的美了。
所以,校服应该是某种场合穿的、某种仪式性的东西,学校可以要求学生在某种重要节日、学校集体活动时穿,其他时候,应该以校徽来区别每个学校,增加凝聚力,而允许学生穿自己喜欢的衣服。
成长是不断的抗挣与尝试、不断地妥协与放弃的过程,是不断的超越规则,又不断的服从规则的过程。所以成长才有痛苦、有美丽、有悲伤、有欢悦,成长季节中最值得记忆的部分便是冲突。
学生对时尚的追捧发自天性。心态开放、渴望尝试、无所畏惧,时刻想告诉别人:我在这儿,我就是我。要吸引别人的眼球,资本还太少,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弄得很特别。既然没有办法改变别人,改变自己总是可以的吧?
而且青春是没有办法等待的。花朵总要开放。渴望从校服的茧中飞出的,是万千美丽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