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是个娇小的女人,个子只有145厘米。可她生的三个孩子却都很高大:大儿子180、二儿子176、小女儿162,各个结实健康。当她们母子站在一起时,不仅让人惊奇,真是个了不起的母亲啊!
突然想要说起婆婆,是因为即使已经嫁到她家里十多年了,都还有种无法融入那个家的困惑。因为有时候都,猛然会想:自己真的是这个家的成员吗?虽然切实已经嫁给她家老二很多年了。
当然还有诱因:就是大哥的女朋友在昨天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差不多2个小时。她说:下周考完试,要和大哥好好的谈谈,主要就是要把婆婆的问题好好摆明了谈,然后,决定他们是不是要继续走下去。这女子是大哥现在的女友,大哥在5年前离婚了,前妻要了2岁的女儿,至今都不让奶奶看一眼。
真的有些茫然的,是现在的媳妇太厉害了?还是婆婆太厉害了?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又将在这个家里重演?
脑海里浮现出那个有点瘦弱的老太太:和气,经常有周围的人喜欢和她来往。活跃,参加很多老年活动。热心,对于舅舅、姨姨家里大小事情都事无巨细的关心。
就这样看过去,真的看不出这个老人有什么问题的。
可现在大哥的两个女人,却都将她当作了最无法逾越的问题:一个已经离开,一个想要离开。再看看自己,其实也是心存疑虑的:相处了这么久,怎么越来越觉得陌生?
大哥的第一个妻子,其实在他们结婚前,就有这样那样的矛盾的。前大嫂是个精细的女人,遇事比较计较一些,特别是在金钱上面有些仔细。但总体来说,过日子还是一把好手。起码把自己的家打理的井井有条。矛盾应该还是处在钱上面:前大嫂的父亲是个说话不考虑的人。在外孙女出生后竟然大口一开: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意思就是做姥爷的有点经济实力,所以出钱了。做爷爷的没钱给,就帮忙带人。理儿是不错,可听的人心里就不舒服。然后这么越来越别扭。到最后两家本是同事的大人反目成仇。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情,最后到了无法相容的地步,就离婚了。前嫂带走了女儿,也带走了对婆婆的仇恨。说实话,当时我是认为是年轻人反映太过了,为什么要跟老人家计较这些呢?让一步不就过去了吗?
大哥的现在女友,第一此见面的时候,觉得是个特别开朗的人,说话很直接,待人热情。第一感觉和前嫂是不同的人。只是,这女子是离婚的,有一个儿子,虽然判给了男方,但却是由女方一直带着的。这个问题让我当时就产生出一丝忧虑疑虑:以后会不会因为孩子有矛盾?但还没因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却又发生开头的一幕:女子说无法容忍未来婆婆的做法,要考虑分手。
因为也是这家的儿媳,所以不得不想,这是怎么了?
其实我当初结婚的时候,就跟老公闹了别扭的。那时刚大学毕业的自己为了爱情来到这个离家遥远,没有一个亲人朋友的地方。不为别的,就是想要建一个有爱有关心的自己的家。想着自己当时年轻又无知,根本不懂得人情世故
,婚礼应该怎么准备?服装怎么弄?头发怎么弄?化妆怎么弄?一头的雾水,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那时,还没有自己的住房,是和公婆一起住的。记得好不容易在一个小裁缝店做了一套桃红的裙子算是结婚礼服。结婚当天,想着这是一生中这样重要的日子,怎么也要化个好点的妆吧?可老公却不以为然。坐在家门口的一家小理发店盘了头发,用自己买的化妆品自己乱涂了一通就算了。为此委屈的大哭了一场。所有这一切,我这个没有娘家人在跟前的新娘一个人瞎折腾啊,婆婆没有过问一句。当时就简单的想,这些都是形式而已,自己本就不是讲形式的人呢。如果要讲形式,也不会不让自己的爸爸妈妈过来操办的。一切做的不好,也只是怪自己什么都不懂。就这样,24岁那年,带着眼泪嫁给了自己拼死拼活喜欢的那个男人。现在想来,物质上的一切都是真正无所谓的,可精神上的卑微似乎注定了不是好的开局。
很多事情都是历尽生活的千姿百态,回味起来,才生出了不满的。
那时的婆婆,难道不是有些狠心吗?在我六神无主的时候,她真的就能够做到不闻不问。包括后来怀了女儿。说实在话,这个家里并没有因为这个有一丝的特意改变。七个月前,大着肚子的我经常就在办公室的板凳上午休。七个月后,婆婆说舅舅那里要做生意,需要她去帮忙。于是,我中午在单位食堂吃饭后再打好饭拿回去给公公吃。一直到女儿出生前,婆婆才回来。可这样的事情,在当时,自己也是觉得很理所当然的。本就不喜欢矫情。既然可以自己做,就做了又何妨。
回想那时的自己,竟是如此的纯净。倒是现在,不知道何时增加了这么多的世俗念头,变成了自己本来很鄙夷的那种人。
选择离开家的时候,就是想要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的。父母离的远,也只能在电话里说点好听的尽尽孝道。反而对在身边的公婆,倒是真的尽倒了晚辈的职责。在这个普通的家里,甚至承担起了很重要的角色。公婆虽然是铁路的双职工,但在养大自己的三个孩子后,也已经倾尽所有。后来他们又买了单位的房改房。那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积蓄了。结婚自然就没有要婆婆出一分钱。自己的家经济情况尚可,能买的,都自己买了。妈妈给了几万未到期的国债,觉得自己真的是很富有啊。然后就如“柱子”般开始关注这个家:买房子钱不够、装修又要资金、先买了音响又添上空调、小姑子读书学费紧张也帮一点、、、、、、,什么都去管,好像自己是个多么有能力的人。其实除了妈妈给的那点钱,工资一般花钱又大手大脚的自己根本就没有任何积蓄。当然,因热心得到的赞誉,也是堆也堆不下了的。众口一词:这是个好媳妇,好女人。十多年后,有一次婆婆无意说出她们亲戚间的对话:这媳妇是真的好,不是装的。我越想这话越觉得怪异,你说你这一没权利二没金钱,我干嘛要费那么多的力气装好人呢?
如果老公的事业顺顺当当的,可能这样的情景就这么延续下去了。可偏偏他历尽磨练,却一直没有收获。总是在自己爸爸妈妈的帮助中过着日子,甚至回家探亲,妈妈都给准备好来回的机票路费,额外还给零花钱。可公婆,却总是给人感觉入不敷出。有时候连自己换个电器、生个病什么的,都拿不出钱。算算,他们老两口的退休工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比我的收入还是要高的,而我却还要补贴一点正在创业的老公,养活嗷嗷待哺的女儿。渐渐的心里开始疑惑:女儿从小到大,他们是没出钱的。婆婆帮着带到两岁半上幼儿园就搬出来自己过了。后来老公去了外地,知道婆婆每天要和她的那帮老姐妹锻炼,跳舞,打牌,就自己一边上班,一边接送孩子,买菜做饭。仅是不得已了,出差学习什么的,才叫了爷爷奶奶过来帮带带孩子,由于打扰了他们过意不去,就留足买菜的零钱,充好出门用的公交乘车卡,打的就帮预先付好车费。然后老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年年也是我在交着。其实除了他家的这个老二外,其他孩子也各自有不错的工作和收入。他们怎么总是这么的紧张?说实在的,后来真的是感觉到累啊。因为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我是倾尽所有的去帮。而我一个人养家糊口的艰辛,他们却心安理得的视而不见。这无比明晰着的现实,让人心寒!这其中自然还有无数的事例,都不大,更不想一一的描述,只是它们天长日久的累积起来,让身处其中的人越想越不是滋味:就是那种你永远都比她的家人远1厘米的感觉,那种甚至都比不上她娘家侄媳妇的感觉,那种无意识中将你当做别人的感觉,一点点吞噬着你的一颗真心,让你无比的难受。
后来似乎也理解了这世界上为什么婆媳总是有那么多的矛盾。原因就在于:你永远别想着可以和婆婆真的像亲生父母亲那样建立一种可以禁得起考验的家庭关系。永远别想着婆婆可以把你当成自己的女儿般对待。因为哪怕像我的这个各方面都让人觉得还不错的婆婆,加上我自己这样一个还算有一点道德爱心的媳妇,都会产生出这样陌生的隔阂。更何况那些比不了我们的?
女人在这个问题上,其实也是不可寄希望于依赖自己称之谓丈夫的那个男人的。夫妻之间的爱情之后的亲情,也是绝比不上生养自己的父母所给予的那种天然的亲情的。古人云: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维系夫妻的感情在现代超享乐主义的大潮中,更加演绎着人性的卑劣:人之于索求,本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谁也不再想平白的为别人付出些什么,哪怕是夫妻。这样想时,谁还能不生出万般的恐惧。
大哥和他的女友,结局不容乐观。因为大哥的女友想要摆明的是一个不可能摆明白的问题。你是要和一个男人去说他母亲的不是,结果不是可想而知的悲哀吗?哪怕你看不惯这个男人一周一次给自己的妈妈打长时间的电话,汇报自己的一点一滴,包括自己的女人对他母亲的一点不满的看法。哪怕你看不惯这个男人对你的意见充耳不闻但对母亲的话却言听计从。因为这一切都是必然的。可笑的是大部分的女人都觉得自己有能力控制这个和自己同床共枕、生儿育女的男人。
而我,在亲身看着和感受着生活磨砺的过程中,终于可以中立的看待这些婆媳矛盾,不再像以前,总觉得只要有问题,就是年轻人的错。因为按惯例,年轻人是应该尊敬长者的。因为”老小老小”。人老了,其实就又变回了孩子。很多事情,特别是思维和习惯的执拗他们更甚过孩子。孩子可以改正自己去适应别人,但老人却不行。
想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其实对于婆媳矛盾也心觉释然:不要抱着不切实际的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孝敬长辈的晚辈,就行了。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每一个人都要在它的磨砺下,才能明白其中的某些褶皱。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体会,其他的任何幻想大多是不切实际和都于事无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