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断章取义”掩盖了真相
文/天涯默客
9月2日上午,大河网记者来到河南宋基会,该基金会相关工作人员说,南方周末的报道“管理层都已经学习了”,报道中所说的“大量资金用于放贷”是“不实不准确断章取义”,目前他们正在等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指示,初步决定下周召开发布会,澄清事实。(9月2日
大河网)
断章取义的意思是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近些时日,目睹的怪事多了,发现一些满含贬义的词语越来越多的从一些职能部门的嘴里说出来了,当然这些贬义词却没用在职能部门身上,而是直接指向了那些质疑相关部门者的身上,很有些意思。
远的记不得了,近的从对达芬奇的“中伤”开始,到对郭美美的“误会”,再到对康菲公司的“夸大”漏油面积为止,我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这些用于质疑者身上的贬义词,最终结果却成了那块相关部门搬起来砸在自己脚上的石头,不能不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
今天,河南宋基会也开始回应了,一个“断章取义”的贬义词让质疑者情何以堪!不过,至于是不是像宋基会所言“断章取义”,我们现在下结论似乎有些为时过早,因为有前车之鉴,所以我们且屏住呼吸看看,质疑者是如何断的章、如何取的义,有句话说,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话,我信,我们期待着这个遮掩了事实的“断章取义”早些被揭开,让真相最终大白于天下。
从前,我很喜欢的典故叫做“闻过则喜”,讲的是孔子得意门生子路的事,别人指出子路的过错,子路非但没有去掩饰,反而虚心接受,这样有利于自己修养的提高。不过,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子路的后人们却反其道而行之,非但不希望听到他人的指责,而且在过错面前愈发的脸皮开始增厚了!不知道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
子路闻过则喜,人们一直敬重他是大贤,而前文所提的“闻过则掩”的人或公司、部门,人们纷纷将口水毫不留情的送给他们,由此可见,人们的心中自有评判善恶的标准,孰是孰非,是逃不过人们那双雪亮的眼睛。
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即便是圣人先贤也难保自己一生不会犯个什么错,只要正视过错、虚心接受批评、认真改正过错,善良的人们是不会跟你过不去的,可怕就在于明明错了,不但不从自身上查找症结所在,还要诬指那些提出批评的人“断章取义”等等,如此便是大恶的行为了。
“断章取义”成为相关部门掩盖真相的思维程式之后,“强词夺理”必定会成为公众们对这种思维攻击的利器。我所奇怪的就是,相关部门为何总要拿了一个个不堪一击的盾牌,来挑战公众们手中无坚不摧的利矛呢?于是我就要问:还有多少“断章取义”式的盾掩盖住了真相呢?
于11/09/0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