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下留人”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文/天涯默客
山西吕梁市离石区下水西村19岁男子张旭平,去年持刀将该村支书李世明刺死。今年11月26日庭审时,张的辩护律师将厚达348页、两万多人请求从轻处罚张旭平的签名呈送给法庭,希望法官在量刑时参考民意。但公诉人认为,这些签名与案件本身无关,要求法官制止律师行为。(12月2日《中国青年报》)
刀下留人,这是在古时候的小说或是古装影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一句话,通常能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一般可以知道,就是刀下的人多是有着莫大的冤屈。从小说、影视剧里我们看到的故事情节一般是在老百姓眼里,只要罪犯是为百姓除害的行为,就算是违法了,百姓们出于良知,总要为其进行辩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联名具保,签了字画了押表明自己的想法,在那个封建的年代,我们也可以看到官员们审案的时候,并没有忽视下面的民意,于是乎,往往我们会看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然而,那终究是封建社会,毕竟时代不同了,如今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论你出于什么原因,作出违法犯罪的行为,那么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毕竟法不容情。我不是没有同情心,我更不是没有正义感,按说,杀人是不可饶恕的罪行,我们理应要求法律来严惩罪犯,两万多人联名具保一名杀人犯,这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有悖常理的事情呢?
新闻中我们知道,村支书李世明的所做在村民的眼里,完全是一个横行乡里的土霸王,他在为自己疯狂敛财的同时,还对那些举报过自己的村民进行疯狂的打击报复,其行为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极其霸道的村支书,多年来不但没有被举报人扳倒,反而官运亨通,而那些举报人却落了个悲惨的下场,难道相关部门没有一双识别妖魔的火眼金睛吗?
我们常说,百姓心中有杆秤,这是杆可以称量功过是非的秤,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张旭平不杀村支书,也难保明天会出现更多想杀李世明的“张旭平”们,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两万多人的联名具保已经告诉了我们原因。在法治社会里,出现这样的悖理,这其中,需要我们深思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我们不愿意这样的“刀下留人”在当今社会发生,可是,这种事情还是发生了,这样的现象只能告诉我们,在法治的天空上,某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一定的阴霾,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强大的民意,因为,恰恰是这样的民意,往往是迅速驱散阴霾的主要力量。
于09/12/0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