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葡萄与甜葡萄
文/天涯默客
狐狸饥饿,看到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葡萄,想摘又摘不到,临走时自言自语地说:“葡萄是酸的”。这就是所谓的“酸葡萄心理”,“酸葡萄心理”在某种意义上讲,大概是等同于阿Q先生的“精神胜利法”的,当我们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时,我们这个时候编出一个理由来安慰一下自己,之后再心存幻想:是不是终有一天我会得到,是不是我曾经有过了等等。
我们可以继续想象一下狐狸走了之后的情景,葡萄的主人因为葡萄是自己种的,所以不像那只饥饿的狐狸一样,他可以任意处置自己所种的葡萄,想什么时候摘就什么时候摘,想把它当做宝贝就是宝贝,想把它当做草芥就是草芥。这取决于葡萄园主人的喜好,我们插手不得,充其量,在我们眼里看上去是宝贝的葡萄被主人糟蹋的时候,我们只能恨恨的骂两声完事。
尽管狐狸吃不到的时候找个“酸”理由来安慰自己,但是它的内心还是极想得到的,因为它在饥饿的时候这东西对自己来说就是天大的宝贝,就像我们一样,越是自己想得到却又得不到的时候,我们更是容易怨恨那些不拿“宝贝”当宝贝的人,哪怕有时候我们想得到的东西,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最近我们的国人大概就是被接二连三的“酸”到了,先是因为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了奥巴马之后,一个“酸理”便冒了出来:凭什么要颁发给奥巴马?难道仅仅是从伊拉克撤军而已?紧接着之后,人家奥巴马没有把这个“和平奖”当回事,就在获奖不久后,奥巴马又通过了向阿富汗增兵的决议,于是乎,又一个“酸理”冒了出来:“诺贝尔和平奖”抽了自己一嘴巴子。看看,不就是个和平奖吗?却让我们愤愤的做了几回狐狸,至于么?
一个我们看来很神圣的荣誉,在得主的眼里不过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闹剧,而我们却还在自个儿心里刻意的酸着,这应该是鬼迷心窍的一种表现吧,想来也真的好笑,说起来,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去做这只狐狸,我们更没有必要让自己的心里装下那种想象中的酸涩,如果我们非要坚持下去,那么,不过是给别人徒增一些笑料而已。
既然人家把我们费劲脑汁想要知道是酸还是甜的葡萄看做是闹剧,那么,我们不如不去费这份心思,只是在旁边看看热闹足矣,管它是酸是甜,任凭葡萄的主人折腾就是了。
于09/10/14
PS:据法新社13日援引《华盛顿邮报》报道,在一项未宣布的动议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向阿富汗增派1.3万兵力。(中新网10月1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