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伯乐与君王
文/天涯默客
传说中的伯乐,原本是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在凡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的人称之为伯乐。伯乐之所以被古时的君王、百姓们敬重,在于其敢讲真话。伯乐从不把假的千里马说成是真的,也从不把真的千里马说成是假的。
因为自己对千里马有着生杀大权,因而,伯乐是很谨慎的,他担心的是真正的千里马会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而沦为普通的马匹,他也害怕普通马匹因为强壮的表象被自己误判为千里马。正是有了这样的担心与害怕,伯乐才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谨慎的工作着,为世人鉴定出一匹匹真正的千里马来。
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受楚王的委托去购买千里马,孙阳对楚王说,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所以要到各地寻访。最终孙阳带回来的是一批骨瘦如柴的马匹,结果楚王很不高兴,以为孙阳愚弄了他。孙阳没有因为楚王的不高兴而放弃,最终千里马恢复了体力,楚王才认同了孙阳,自此后对伯乐孙阳更加敬重。
我想,伯乐当初也是忐忑的,假如楚王一眼看到这瘦骨嶙峋的马匹,与自己心目中千里马的形象相去甚远,于是一怒之下给伯乐来个欺君罔上之罪,伯乐就会吃不了兜着走了。这样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来,轻者,伯乐从此臭名远扬,重者,因此丢了性命;二来,千里马因为楚王的第一印象彻底断送自己的前途,只能落个“泯然众马矣”的可悲结局。
千里马的伯乐是孙阳,孙阳的伯乐是楚王,千里马、伯乐与君王之间的关系很奇妙,千里马光有实力是不行的,伯乐光有眼光是不行的,最终拍板的是君王,所以说君王才是最大的“伯乐”。因此,任何一个环节上出了差错,都会对千里马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我们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其实,伯乐不是“不常有”,“千里马”之所以“常有”,是因为“伯乐”们的存在,让我们得以认识“千里马”,我们感慨的“不常有”的伯乐,其实正是最终起到关键拍板作用的“大伯乐”不常有而已。
千里马因伯乐而名,伯乐因“大伯乐”而名。然“大伯乐”却往往因为自己的个人喜好、个人意愿、意志等等诸多的因素,让众多的伯乐们“泯然众人”,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世人们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也就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
于09/06/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