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季老反对简化字的一点看法
文/天涯默客
是简体字好还是繁体字好?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争论,这回,对季羡林老先生在病榻之上说出的一番话,我不敢苟同。我们看看季老说了什么:
一、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汉字起了巨大的作用。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中国文化的信息都在那里面;
默客观点:不可否认,汉字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也不否认,古代的书籍全是用繁体字印刷(因为那时候没有简化字)。但是,季老的“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中国文化的信息都在那里面”我就很难理解,难道,简体字的古文就没有了中华的文化信息了吗?就像我们读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难道,那里面就没有国外的文化信息了吗?我们非要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才能体会到国外的文化吗?对不起,我不懂外文,那么就没有资格了解国外文化了吗?
二、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祖先用了几千年都没感到不方便,为何到我们手里就抛弃了?追求效率不是简化字的理由。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后,头戴帽子,脚穿鞋子,很滑稽。季先生着重谈到当年简化汉字时,把“皇后”的后与“以后”的“后”弄成一个字所带来的遗憾;
默客观点: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真是可爱,难道难道繁体字就是正途了吗?祖先是用了好几千年,但是要知道,在古代,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读书的,读书只能是归于有钱人才可以做的事情。读书人整天钻进书本里,自然就会像季老所说的“没有感到不方便”,就像一个精通英语的人,会对一个不懂英文的人说:“我没有感到不方便啊”一样的可笑。
三、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必须读原文,加注释即可;
默客观点:我想起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一段精彩描写:“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想来,真是有趣的很,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那么,我们说大白话就不是在毁灭中华文化吗?我们非要像孔乙己那样整天“之乎者也、子曰诗云”才会传承中华文化吗?只有这样,中华文化才会延续下去吗?可笑啊,可笑!
四、“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老人特别指出,给成人讲的国学与给娃娃讲的应该不同,得用心思编教材。
“振兴国学,从娃娃抓起”这个观点没有错误,但是,季老说了: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那么,我们的孩子,整天背诵一些古代的文字,而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的国学,不要说成人不能学好,娃娃就学得好吗?娃娃就有兴趣去背诵一些枯燥、又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文字,那么,我们是要把我们的后代培养成书呆子,才算弘扬国学了吗?
我们反对将我们的繁体字毁灭,也反对不让我们的后代学一些传统的“国学”,但是,如何正确的发展,才应该是我们的思考方向。如何做到繁简共荣,既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又不落后于新形势下的教育,这似乎才是应该考虑的吧!
于09/02/0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