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文/天涯默客
清明时节的雨,多是因为一个祭奠先人的节日,所以总被文人墨客所吟唱。而这一唱就是几千年初春的雨,在节前的一天不期而至地飘落了。如怨如泣的雨并不是很大,却带来了仿佛整个世界的忧伤。于是,人们知道了该给先人们的坟头添添土了。
雨后的星期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清晨的太阳刚刚睁开惺忪的眼睛时,我被母亲的声音从被窝里拖了出来。带了准备好的祭品,扛上一张锨走出家门,走向山腰上先人们安息的坟茔。
因为是周日的缘故,所以山村的早晨没有象往常那样忙碌,小山村还没有完全醒来,处处充溢着悠闲的氛围。而这悠闲中却多了些许幽幽的哀怨在游荡着。通往山腰的路上,已经有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慢慢地挪动脚步,有上去的,有下来的,碰了面的时候,只是满脸严肃地打声招呼或点点头,便不再言语。这个忧伤的节日!
坟头上的草没有因为这场雨的来临而焕发生机。只是在微微的晨风中,无奈地摇曳着干枯的身躯,多多少少增添了些凄凉的味道。冰冷的石碑上,描金的先人的名字,早在风吹雨淋的日子里褪去了颜色,而先人们的名字却愈发显得凝重了。我的先人们就这样安详地躺在这里,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没有留名青史的事迹。躺在这里的,除了有子孙后代的一份怀念之外,没人知道他们平凡的伟大。这黄土堆积的坟头,每天都默默地立在孤独中。
在这里,先人们累了,他们把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后,带着子孙们的一份怀念、一份无悔的爱、一份对这片土地的难舍,他们山一样的身躯化作泥土躺在这里。忽然,我知道了祖先们为何将自己歇息的地方选在这里了。他们在这里依然可以俯视着美丽的家乡、俯视着难离的故土、俯视着繁衍生息的子孙们继续默默奉献的情怀。在这里,有太多的牵挂从坟头溢出,流淌在山村的每一寸土地上。
把祭品一一摆好,点燃一路(三根)香插在碑前石刻的香炉里,缕缕洁白细长的烟冉冉升起,就象我心中缕缕的哀思。我没有用文明的方式来祭奠他们,在这里,现代文明与先人们简陋的坟头,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所以,我依旧用了传统的方式。因为,我知道先人们的脾气,倔强的比这漫山的石头还要坚硬。经受几十年祖辈们遗留传统的洗礼,他们是不容许子孙改变的。黄表纸燃后的灰烬盘旋着,捎去我无尽怀念的同时,也带去子孙们同样掷地有声的决心:在您难舍的牵挂里,您的子孙后代绝不会让山村的今天,永远吟唱您不满的古老歌谣。而您代代相传的美德,我们也永远不会改变。我无声的泪,让我的双眼变得模糊不清,因为,我始终在感受着先人们一份永久的祝福、一份永久的期盼。
太阳懒懒地爬上了山顶,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带着怀念、带着不舍,我默默地告别了祖辈们牵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