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印象

标签:
杂谈 |
当钟楼的楼角与GUCCI、PRADA的LOGO融在一张图片里时,我深知,这座城市将会充满魅力。
每次都会经过西安,但从没驻足过,只是记得这里的车站很旧、很破。清晨,淫雨纷纷,我终于将目的地定位在了西安,穿过地下通道,走出站口,那一刻,斑驳的城墙,雨后的落叶,我猛吸了口西安的空气,一种似曾相识的味道,北京城门楼子那股泥土味儿。此刻,回忆定格。南门外,一本《秦腔》端端正正地摆在书车上,过往的行人都会不经意地瞄上一眼,虽然只是一眼,但人们都知道这本书对于这座城的分量。
虽然这次只是小小的一站,只有两天,但我努力地嗅着这里的一切,尽量多多感受它气味。记得有一次和《瑞丽》一主编吃饭,我们聊起了中国时尚之城,在北京和上海之后,主编告诉我西安也要算一个,我当时不解,这样一个内陆城市怎能谈地上时尚?但她告诉我,越是新旧撞击尖锐的地方就越会有一些叛逆的人顶着风险引领潮流,西安遍是如此,画家、作家、艺术家的摇篮,还有那位叫得响的张艺谋。其实西安并不能称为时尚,只是它有种属于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恰恰是兵马俑与PRADA带来的冲击。
来到钟楼旁的小吃街,有种默名的兴奋,在这样一个物质流通如此发达的现代,发现一个带不走的特色是件让人兴奋的事。这里便是一处。第一次吃用柿子做的柿子饼,第一次吃到用牛肉做的馄饨,还有大碗大碗的拉面,羊肉泡馍,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路边带着白色礼帽的回族小伙子叫卖着,带着一种羊腥味的怪调调,此刻,他就是这条街的主角。
每过一座城,都要留下点什么。朋友说,要想真正记住一座城,就要记住这里的某个人,这点,我有体会。我和楠还是没有见面,虽然楠和我都很想。我告诉她,相见不如怀念。她尊重了我。其实我是想的,只因晚上和领导喝酒,一杯一杯的“西凤”让我不醒人事。睡意中我接到另一个人的电话,他告诉我他来西安了,机场。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关了电话,互相没有理睬。其实这样也好,一个该见却不该见的人,一个不该来却硬要来的人,让这次的西安之行与之前划了一个分水岭,告诉她,什么是想念,告诉他,什么是分开旅行。
现在是 11月16日下午17点19分,咸阳机场,马上就要回北京了。回忆起这次的行程有成功也有失败,人生中第一次站在台上演讲,第一次被别人称为专家,我想这是西安给我带来的好运,但同时也要割舍段感情,这段无法挽救的败笔之情,开始我看好那个人,旁人也都艳羡着,特别是在那次COCO醉后的狂吻,他们都说很般配,但我依然不习惯被人掌握在掌骨之间,也许是性子里的倔强吧,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但我把这颗疼了几天牙拔掉了,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