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婚姻就是男女(或者同性)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长期契约关系。(原文来自百度)
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原文来自百度)
婚姻,社会学名词。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两个社会人仅限于男女之间互为配偶的结合。强调配偶身份。追溯到原始时代,就有了所谓的婚姻,这是一种群居高等生命的本能属性,自然法则会用异性相吸的力量,使哺乳类生命繁衍生息。人类的婚姻存在形式以及结合方式,受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时代和地区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多样的婚姻模式,以及结合方式。科学的意义上看,如果没有婚姻,很多血统就会出现混乱,不利于人们的优良繁衍。(原文来自百度)
婚姻,法学名词。作为婚姻法调整对象、婚姻法学研究对象的“婚姻”,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法学概念。婚姻的法学概念应当与民法学中的民事行为概念相对应,并能在婚姻法学体系中始终如一。它应涵盖以下三层含义: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基础;以共同生活为目的;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它应包括各种合法婚姻和违法婚姻,能将其与婚前性行为、纳妾、姘居、非婚同居等现象区分开来,而应避免和结婚、婚姻关系等法学概念混为一谈。(原文来自百度)
最近在看《想明白了再结婚》,讲述了80、90后追随自己的感觉,盲目选择婚姻,而在爱情里磕磕绊绊的故事。我也推荐给了身边的人。情节有多好,不一定,但挺真实的,特别像现在我们这代人。
身边很多人在分居,冷战,闹离婚。也有很多人,二婚后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如果你还没结婚,我推荐你看看这部《想明白了再结婚》。
我们这代人欠缺的就是想明白,我们太自我,太冲动,太跟着感觉做事儿,不去想后果。
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总觉得面对婚姻,面对想要的这一切,很多事儿都不叫事儿,可以没钱,可以没房,可以没车,可以没有任何基础,不去想婚后的生活需要保障,需要长期的维护,没有什么都不能阻止两个人在一起,婚姻在他们眼里就是你爱我,我爱你。太注重两个人当时的感受,太过冲动,就是觉得两个人好到不能失去彼此,好到愿意为对方付出生命,那一瞬间的美好,就是他们脑海中的至死不渝,没有面包可以,但绝对不能没有爱情。而这些孩子往往是在宽松的环境下长大,没有人过多的约束他们,牵绊他们,他们的家长往往也过于注重孩子当时的感受,觉得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就可以了。最常听到的话就是,你觉得好就行了,我们没什么意见。
所以,没有过多的去考核和衡量两个孩子,以及两个家庭的不同和融合度问题。所有人都觉得,只要两个人好就可以了。但长久,却没那么简单。在婚姻生活中,太多的摩擦和隔阂,不仅仅是来自两个人,更来自两个家庭,不要说日子是两个人的,如果你觉得是,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婚姻中的日子,必须围绕两个家庭,甚至更多的人会参与进来。而彼此又有太多的不习惯,不理解,从而造成更大的伤害和痛苦。
还有一部分人,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堵住大家的嘴而结婚,这里不乏成功的案例,我甚至觉得,那些搭伙过日子的人,更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也不会过多的去奢求,去强求。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的过一生,更为重要。这也是很多人一婚过后,二婚反而更幸福的原因。我觉得这部分人,更像我们父母那一辈,知道进退,懂得维护与整理。也许白头到老的那部分人,并没有真正的轰轰烈烈的去爱过,但他们却得到了婚姻的真谛。所以才会有人说,"跟你结婚的那个人,未必是你最爱的那个人"吧。
过于自我的孩子们,这里包括你也包括我,婚姻一旦形成,从此,你的社会关系中,配偶这一项将会排在第一,并贯穿你的人生。婚姻有太多的束缚,自由,责任,空间,义务,金钱,时间等等,需要你去接受。婚姻生活的开始,就注定了你个人生活的结束,不能再只是索取,而不付出,不能再遇到任何事情都以自己的出发点为中心,一举手一投足,也不再是一个人。别再自私的去说那些伤害感情的打拼和应酬,是为了未来,为了家,请记住,一切的设想与努力,都应该在家庭和谐稳定的基础上进行。
没想明白,请不要结婚!!!
结婚周年一般有以下的称呼:
一年:纸婚
二年:布婚
三年:皮婚
四年:丝婚/绢婚
五年:木婚
六年:铁婚
七年:铜婚/毛婚
八年:电器婚/青铜婚
九年:陶器婚
十年:锡婚
十一年:钢婚
十二年:绕仁婚、丝婚
十三年:花边婚
十四年:象牙婚
十五年:水晶婚
二十年:瓷婚
二十五年:银婚
三十年:珍珠婚
三十五年:珊瑚婚/翡翠婚
四十年:红宝石婚
四十五年:蓝宝石婚
五十年:金婚
五十五年:翠玉婚/绿宝石婚
六十年:钻石婚
七十年:白金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