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财王子观点:市场给新人的第一课

(2015-04-16 07:21:04)
标签:

杂谈

理财王子20150415观点

今天的股市调整下跌完全在理财王子的意料之中,这是时间与空间的合一时点。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我13日晚都说过,有很多读懂我观点的朋友都知道,我有时带有操作的观点,如果晚上,写是为第二天操作而说的,如果突然中午朋友圈建党发布,可能就是为当天操作而写的。正如4月13日观点所言,这是空头力量完美的利用多数人的兴奋心理,展开的调整。股指期货上市前夕的恐惧症,引发主力获利盘大量出货,锁定阶段性收益,造成深幅下跌。而唯一上涨的是银行股。今天告诉你一定要再记住,银行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容不得有任何闪失,尤其是占据重要位置的银行。

经常读我观点的可以在前几天的观点读到一些味道,那就是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重要一个标志,即4月16日将上市两个股指期货,上证50 股指期货,中证500股指期货,一个是大盘类银行金融类为主要标的,一个是中小盘股为主要标的指数。五年前的2010年4月16日上市的是沪深300股指期货。

如果从今天经济数据发布看,经济面临很大压力,也给股市造成一定影响。
所以这是在30只新股发行、股指期货明天推出,经济压力增大、股指即将到达4200点的时空结合点,开展了调整,我前几天观点已经分析了,这里不多说了。

话说回来,行情调整来得晚不如来得巧,为什么?因为股指期货的推出,现在来说,做空做多,或者是主力要三思的事情,从行为学角度想,如果在此时,做空,就意味着对应股市将开始强势的调整,有点与政府对着干的意味,这边政府提出要加大调控力度,确保经济改革顺利,那边好不容易才树立起的股市信心,又遭到打击,好像极不和谐。所以主力自己也很为难,我们不排除,主力顺势而为,均衡政府政策,做多也是有可能的。从长期角度来说,今天的调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记住:今天或者本周,是市场给新人上的第一课。
个人认为,从政策来说,降准降息都有可能上演,或许这可能发生在调整之后,进行托市,或许还有更多的利好。不管怎么样,现在调整要比上了4500、4800之上调整要好。调整中,适合低位补仓、建仓,孕育着新的机会,行情就是这样的往复,才构成了股市,没有只涨而不调整的股市。如果我这次没有分析错的话,从目前的投资者心态来看,行情在调整后,应该还会出现一轮阶段性上涨。到那时,你也许会更加从容的面对收益了。

现在很多投资者看来,眼看有收益了,现在又得跌回来,于是纷纷的说,这股市不能看了,这是何等的心态,这就是心态的轮回,为什么在上涨时,不考虑你怎么赚的钱?该如何去做?现在调整了,反而还不知道怎么亏的?所以有一句说得好:“赚得清清楚楚,亏得明明白白,赚得不清不楚,必定不明不白地亏回去。”
理财王子这几天的观点,为什么不厌其烦的和你说风险控制,说如何的一定要有投资目标,要懂得一些关于金钱的心态。就是因为我不想看到更多人重蹈覆辙,重现八年前的一幕,因为我发现这个市场的人群中有一些当年的影子,甚至比当年还厉害,当然,只有国家政策比较当年,是一枝独放。
当今,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个市场。你如果相信政府,你就不会害怕。哪怕是跌去三五百点你也会从容面对。况且,在当前,一旦现在展开大幅的砸盘,对后市一定不会好,对于以后的新股都发得很难,正确看待调整很重要。

为什么我有一直在说保护阶段成果,而后再布局。原因很简单,主力是在调整过程中进行换股、调整板块,布局下一轮的趋势。假设你是主力,你也会这么做。而现在发行的新基金很可能就是下一轮的趋势所在。买新基金可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买新基金能让你的心灵回归。新基金的主题方向,你要研究,就会发现一些重要信号。例如传媒、新能源汽车、文体健康等等。
你要将设定收益目标价、止损价、组合比例、操作策略、都要放在投资之前进行考虑后而谋定。
永远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然后再投资。

市场永远是对的,每个人的分析,都只能称之为业内交流。以上所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不要盲目追随。希望朋友们有时间可以翻阅以下之前的观点,文章,希望能让你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理财王子ICBC LIU HUI 2015年4月15日晚20点50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平台:个人投资新视点
搜索微信公众号:touzixinshidian
关注后,可以通过回复关键字,找到我的个人微信号。
欢迎转发,宣传,让更多和你一样的朋友们受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