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ㄑ叮记者刘晓光)7月23日上午,绿树掩映下的市宾馆到处洋溢着喜庆气氛,全市瞩目的“松原星”命名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继列车进京和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城市之后,我市迎来的又一件喜事。市领导蓝军、孙鸿志、王占有、綦远方、孙绍茹、陈世江、王木春及市政府秘书长金国学出席命名仪式,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刘晓群、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局长孙殿义等有关领导专程从北京赶来出席命名仪式。副市长殷涛主持命名仪式。
命名仪式上,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刘晓群向市长孙鸿志颁发了“松原星”命名证书和轨道运行图。国家天文台BATC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周旭研究员宣读了小行星命名公报,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介绍了“松原星”有关情况及其运行状态。
据了解,被命名为“松原星”的小行星1997 JZ7,最初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7年5月8日在兴隆观测站发现,后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23686号。2007年4月2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报》第59277号正式通知国际社会,命名该星为“松原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小行星通报》中对“松原星”命名作了如下解释:松原市位于中国东北部吉林省,是一座于1992年建立的新兴城市,拥有富饶的资源和灿烂的文化。
市委书记蓝军在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国家天文台表示衷心感谢。蓝军指出,以地级城市命名小行星,在国内并不多见,国家天文台能够将这份殊荣给予松原,是对松原280万人民的关爱,这一天将永远记入松原的历史史册。
蓝军充分肯定了“松原星” 命名的重大意义。他说,在茫茫的宇宙中,能够以松原的名字来命名一颗新星,充分说明了松原的成长变化,反映了松原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松原星”的命名,不仅能够对松原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对扩大松原的影响产生积极作用,还将对人类认识宇宙产生积极作用,全市上下要以“松原星”的命名为新的动力,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加快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使松原真正成为一颗耀眼夺目的璀璨新星。
蓝军表示,为了隆重纪念“松原星”的命名,我市将在市内建设一座以“松原星”为主题的大型雕塑。同时,也希望以“松原星”的命名为契机,进一步加深松原市与中国科学院及国家天文台之间的联系,推动交流与合作,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与合作双赢。
刘晓群表示,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小行星发现者获得命名权以及命名小行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认定审批程序。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鉴于松原这座新兴的城市凭借雄厚的自身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鉴于松原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对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为了感谢松原各族人民支持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远见卓识,经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相关组织批准,国家天文台决定将1997年5月8日发现的获得永久编号为23686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松原星”。
他最后表示,由于松原市高度重视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国家天文台初步确定,年末运往南极观测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将在松原进行调试。
新闻链接:
小行星命名:一项世界公认的殊荣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小行星发现者获得命名权以及命名小行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认定、审批程序。早期小行星命名一般选取古代神话故事中女神的名字,后来的命名演变成为小行星发现者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方式和体现。绝大多数的小行星命名反映了发现者对特定的人物、地点、景观、组织或事件等的推崇或纪念。
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到目前为止,我国也仅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地级城市入选,且均为历史文化名城或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天文台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申报工作进展迅速。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日俱增的城市影响力、不断提高的综合实力,使我市在实力强劲的众多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最终摘得桂冠。
人类发现小行星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1801年1月1日,意大利西西里岛巴勒莫天文台台长皮亚齐在金牛星座发现一个当时任何星图上都没有标注的陌生天体,后被证实这是一颗未知的、运行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即谷神星。1802年3月,德国医生、业余天文爱好者奥伯斯在观测谷神星时,又发现了第2号小行星,即智神星。1804年和1807年,第3号和第4号小行星相继被发现。
“中华星”:中国科学家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
1928年11月22日,中国天文学者、后曾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的张钰哲先生,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小行星,经过国际小行星中心鉴定后确认是一颗新的小行星,并将其编号为“1125”号。这是中国科学家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张钰哲先生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将它命名为“中华星”。
搜寻和发现小行星,今天已成为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家天文台的一项重要科研工作。多年来,国家天文台在小行星寻天及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近千颗小行星的命名权。
中国人对天文学的探索正跨入一个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