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口网的使用说明

(2014-10-04 21:20:57)

材质:热镀锌钢板

规格:快易收口网规格(模板网)是一张一张的,具体参数如下,

厚度:0.1----0.5mm

宽度:0—45cm

长度:按要求订做,一般的有1.8、2.0、2.2米等。

用途:后浇带、隧道桥梁、筏式基础、下水道、地铁、挡土墙、建筑伸缩缝、船坞码头、储槽、高层建筑、水电站、核电站、基坑、钢结构等混凝土和喷浆基建工程。
特殊规格可定做,我厂出货快,发货及时,价格合理,保证质量,请放心订购。


收口网使用是收口网的突出的筋背向混凝土,以便让混凝土从收口网的网孔中溢出,形成下次的完美连接。很多没有用过的施工单位一直用密目钢丝网挡混凝土(挡灰网),这个比收口网的效果差多了,收口网又叫免拆模板网,使用省工省时,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等。下面列举如下:

收口网施工
快易收口网是一种采用无接点的钢板网产品,它的网孔及钢性之u型断面,筋材系经特殊专业机器切割而成,网面完全无接点孔张力特强。早在1969年在美国、欧洲、澳洲等西方先进国家应用于营造工程的混凝土结构上,并经过英国水泥协会和艾斯派美建筑产品权威 t.a 哈尔逊等多名建筑结构博士测试验证,远比传统用之模板(如木模板、钢模板等)优越得多。
收口网又被人称为:免拆模板网,它较一般模板具更佳的应力强度及形状的自由性,因而对工程质量、结构安全、降低施工成本有良好的使用。在欧美澳等先进国家已大量使用在大型建筑的土木工程,如隧道、桥梁、筏式基础、下水道、地下铁、挡土墙、核能电厂、建筑伸缩缝、船坞码头、储槽、高层建筑、海洋工程及不规则或曲面造型等作为混凝土永久免拆模板。国内在三峡工程中已大量使用。
快易收口网的安装方法如下:
1、快易收口网可与一般传统支架系统一并使用,相当于20mm夹板使用的中心距已足够。
2、收口网可以纵向或横向使用,但支架必须与骨架成直角。
3、在使用中,要装收口网骨架必须朝向准备接受灌注混凝土的一面。
4、网片可于工地中用重型剪刀或磨碟机切割。
5、相接网片应以骨架瓦套来结合,并以150mm之间让距缚好。前后尾网片则应有150mm之重迭口,并支撑好。
由于快易收口网模板一直嵌在混凝土内,为了获得一个合适的楔接表面呈凹凸波纹状,应使混凝土浆通过每个孔隙并渗出,直到形成一个波纹状的表面。

http://www.shoukouwang.net/uploadfile/201209/13/1A93936267.jpg

可与一般传统支架系统一并使用。 快易收口网可以纵向或横向使用,但支架必须与骨架成一直角。 肋骨必须经常朝向准备接受灌注混凝土的一面。相接网片应以肋骨V型槽沟结合,并互相重迭150mm,且支撑好。 前后尾网片则应有150mm之重迭口,并支撑好。 快易收口网可与所有常用的支承装置一起使用。为了代替省略拆卸支承的工作,可以使用制成适当形状的钢筋,以代替常用的螺杆。 紧固于支承的方法,可以是钉到筋木上面或用铁丝绑到钢条和钢筋上。相邻的模板面应重迭搭接,并瘵外侧的筋以约150mm的间距构紧。模板面的边缘应超出支承为150mm。 快易收口网安装时可将筋水平地或垂直地放置,以适合各种情况。在浇注时,支承件约束了模板壳。支承件应与模板的钢筋成直角顶住模板。

http://www.shoukouwang.net/uploadfile/201209/21/40124851969.jpg

 

快易收口网特点:

1、力学性能好,受侧压力小
相当于一般模板承受压力的60%,故可减少模板支撑龙骨量的40%。
2、直接观察浇注过程
因本身的特殊网孔,可使肉眼监察浇注工程,因而减低孔隙和蜂巢出现之风险。
3、自重轻,运输和安装方便
只是普通定型钢模重量十分之一,安装快速,运输容易。
4、优化工艺,增加抗剪界面
浇注时砂浆通过网眼格孔渗透到界面而成一种抗剪性能非常理想的粗粒界面。
5、便于穿筋和连续绑扎钢筋
由收口网的多孔性用密布的特种网格,稍微用力便可使用12mm以下钢筋穿越。直径稍大的钢筋可以剪开网格,待钢筋穿越后板回位置便可。而快易收口网也可以安装于绑扎钢筋之前,然后可透过其网孔刺入装妥。
6、适应分段浇注混凝土,施工文明
永久模板,无须拆模或造接缝而作准备便可粘结下一次浇注混凝土,故此简化接口准备工作。
7、套接及裁剪操作
可依据所要求支模形状而屈摺弯曲成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