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以前读过的一些诗词,读到了程颢的《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我尤喜“云淡风轻近午天”这一句。云淡风轻,不过是四个字,却尽着春光之妙。
生活在大都市里久了,感官逐渐变得迟钝模糊,视线与嗅觉里满是纸醉金迷的气息。夏天吹空调,冬天吃西瓜,沉溺于安车当步,陶醉于人造景观,谁还能感觉到季节、时令的变化?
这句“云淡风轻近午天”一下子拉近了心灵与自然的距离,蓦然又回到少年时代那些熟悉图景:春天里铺天盖地的紫云英、油菜花,漫无目的原野里的郊游;迫不及待换上的薄薄春衫,轻柔的暖风吹过,教室里弥漫的困倦,被风吹落在地的考卷;在院子里葡萄架下搭起竹椅,读着一本惬意的小说……
育贤中学别处已没多大印象,惟有一个园子,园子里那伸展出来的石榴树,和几棵开着硕白花朵的玉兰树,却还记得的。我们常常坐在那矮墙边的水泥台子上看闲书,风一吹过,有细碎的落花落在书上,带着清香,于是养成了把花花草草夹进书本当书签的习惯。书架上有一本词典,10年前姐姐送给我的,书里依然夹着10年前的干花,枝叶早已失去丰润的颜色,有干草的味道。那舒展的姿态却宛若古梅。
还有,在大好春光里,那种少年时代独有的淡淡的哀愁。
常去那里的几个好朋友有夏云、嫦娥、王维等。彼时夏云迷上了一种乐器——箫,我爱吹口琴,常结伴去练习。这些好朋友如今却各奔东西,难得一见了。
在读到这样的诗词时,突然发现自己对人生的期望其实很单纯:有好书可读,有清淡可口的小菜可吃,有三俩知己可邀来围炉煮酒;身体健康,感官清朗灵敏。
为何如今却是如此困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