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屠格涅夫《工人与白手人》安特莱夫《齿痛》

(2011-04-14 21:23:40)
标签:

耶稣

耶路撒冷

工人与白手人

《药》

齿痛

杂谈

分类: 美文共赏
              屠格涅夫《工人与白手人》


http://s9/middle/484d6f34x76d186fced78&690


 


         屠格涅夫(1818年10月28日-1883年8月22日)俄國現實主義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

       

  

 《工人和白手的人》是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诗,很多人都想得此文一阅,但苦于难觅,也就只好作罢。
     
工 人:你钻到我们这儿来干吗?你不是我们的人。滚开吧!

  


    白手人:我是你们的人,兄弟们!

    工 人:怎么会是我们的人?你在胡说什么?只要看看我们的手!你看,我们的手是多么地粗黑,上面还带着牲口粪和煤焦油。——可是你的手,却是白白嫩嫩的,你的手上有股什么气味?

白手人:(伸出自己的手)请你们闻一闻吧!

工   人:(闻过手后)怎么出这样的怪事?他的手上有一股铁锈味。

白手人:是铁锈味。我戴了整整六年手铐。

工   人:这是为什么呢?

白手人:因为——我关心你们的幸福,我要解放你们这些愚昧无知的人们。我起来反抗压迫你们的人,我造反……于是我被关进了监狱。

工    人:坐牢?哪能由你随随便便地造反呢?

              (过了两年)

第一个工人:(对另一个工人)听着,彼得拉……还记得前年夏天跟你谈过话

                的那个白手人吗?

第二个工人:记得……怎么了?

第一个工人:听着,今天要吊死他,已下了命令。

第二个工人:他还造反?

第一个工人:他还造反。

第二个工人:唔……哎。既然这样,米特里亚老弟,我们何不去把吊死他的那根绳子弄到手,据说这根绳子会使全家有大……大的幸福呢。

第一个工人:你说得对。应该去碰碰运气。彼得拉老弟。
  
  
备注:此文和安特莱夫的《齿痛》经常在欣赏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时被提及。鲁迅曾经谈到,当他构思《药》时,曾从两篇外国作品中得到启示和触发,这就是俄国作家安特莱夫的短篇小说《齿痛》和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工人与白手人》。《齿痛》描写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在被钉上十字架那天,耶路撒冷的一个商人般妥别忒正患齿痛,他虽看到耶稣背着十字架和被钉死,却始终无动于衷,毫不关心,而是不绝地谈论自己的齿痛,觉得自己的疾病比起耶稣的冤死重要得多。《工人与白手人》这篇以对话形式写成的散文诗,描写一个革命者为谋求工人幸福而进行斗争,结果被捕坐牢,他的手因为“整整带了六年的手铐”而没有血色,成了白手,工人们却又因他的手白净而认为“不是我们一伙的”;两年以后,这位革命者要被反动统治者绞死了,那个工人却想去弄一节绞刑架上的绳索回来,因为据说“那东西会给家里带来最好的运气”。我们看到,这两篇作品都同时展开两个方面的描写:一方面是革命者、改革者的奋斗和牺牲,另一方面是群众的愚昧和冷漠;而《齿痛》的商人看自己的疾病比革命者的牺牲更重要,《工人与白手人》中以一段绞绳把革命者的牺牲和群众的愚昧联系起来,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到鲁迅构思《药》时所得到的触发的若干痕迹。

 

 

(文:网络)



安特莱夫
《齿痛》

俄国L. Andrejev着 周作人译

《新青年》第七卷第一号(1919.12),页65-68


    
在那可怕的一日,就是世界上不法的事做成功了,耶稣基督在各各他地方,被钉在十字架上,在两个强盗的中间那一日,从清早起,耶路撒冷的商人般妥别忒患了受不住的齿痛。

    这事还是前晚起的,那时右边的牙床微微的痛。那个牙齿,正是智慧齿前面这一个,似乎比别的略长了;他用舌尖餂着时,感到一种轻微的疼痛。但到晚饭后,已经完全不痛了,般妥别忒也便忘记,很舒服了。他正在那一日,做了一件有利的交易,将一匹老驴子换到一匹少壮的,所以他非常得意,对于这不佳的先兆,也不留神了。

    他睡得很好,也很熟;但是在天亮之前,忽然醒来,似乎有人叫他起身,去做一件重要的业务。般妥别忒恨恨的醒过来时,他的牙齿全体作痛,公然的而且恶意的痛得极凶,同鑚刺一样。现在更不知道单是昨日的一个牙齿呢,还是其余的都联合了作痛了。他的全张嘴全个头颅,全充满了可怕的痛,彷佛被人勒令嚼着一千多支烧红的锐利的铁钉。他从土瓶里取一点凉水,放在嘴里,那猛烈的痛暂时轻减了。他的牙齿依旧有点痛,又彷佛波浪一般摇动,但便是这感觉也比以前的愉快多了。般妥别忒重行睡倒,记起他新买的驴子,想此刻倘没有这齿痛,真是十分幸福,渐渐的将要睡熟。但凉水已经变温,五分钟之内,疼痛重复发作,比前回更凶了;般妥别忒在床上坐起,左右摇摆,像一个钟坠子。他的全面庞都发皱,聚在他的大鼻子的周围;鼻子也因为疼痛,变了苍白色,上面搁着一粒冷汗。他这样自己摇摆,又呻吟着,迎接太阳的第一缕光线,──这便是规定去照临那有三个十字架的各各他,因为恐怖与悲哀变了黑暗的太阳。

    般妥别忒是善良和温,厌恶不正行为的人;但这一日他的妻醒来时,他合着嘴,着时将伊骂了一顿,说听他独自受苦,叫喊挣扎,像一只野狗。他的妻对于这不当的责备,默然忍受了,因为伊知道这些话全不是从恶意出来的,伊办了许多上好的单子:精制过的鼠粪,剧烈的蝎子的蒸汁,摩西所敲碎的法律石版的真正碎片。敷上鼠粪,觉得略好了;然而不长久。涂上蝎子汁和石片时候,也是如此;略略停止之后,那痛又复回来,更加猛烈了。在这平静的片刻中,般妥别忒想起他的驴子,姑且安慰自己;但痛得厉害时,他仍旧呻吟,对他的妻发怒,又恐吓说,如果痛还不止,便要一头撞在石上死了。他只在楼顶平台上,从这边角上走到那边,怕敢到外边那一面去,因为他的头上包了手巾,正像女人的头。有好几次,小孩们跑到他身边,用急促的声音,对他讲挐撒勒的耶稣的事。般妥别忒立定,暂时听他们的话,歪着脸。但他便即发怒顿脚,将他们赶走。他是一个和善的人,很爱小孩的,但现在因为他们用这样小事来烦扰他,他所以生气了。而且在街上和邻家的屋顶上,聚集了许多人,专是很诧异的看般妥别忒用手巾裹着,像一个女人模样,——这也是狠讨厌的事。 他正想下楼的时候,他的妻对他说:——

    「看阿!他们带强盗去处刑了,这或者可以使你散闷。」

    「请你不要管我。 你没有看见我正在受苦么?」般妥别忒很怒的说。

    但在他的妻的话里面,彷佛含有一种渺茫的希望:他的齿痛可以因此脱离;所以他不甚愿意四的走进阑干。侧了头,闭着一只眼,一手托着面颊,他做出一副不高兴的脸,向下面望。

    这条狭街,前端直通山上,挤满了人,在灰尘和不断的喊声中,向前面涌去。人群中间,几个犯人,弯了身子背着十字架,也向前走;他们的上面,罗马兵的鞭子盘旋着,像黑蛇一般。其中有一个人,便是「他」,披着浅色的长头发,穿着一件破碎有血迹的小衫,他绊着路上的一颗石子,便跌倒了。喊声更响了,那群人正像一片杂色的海波,漫过那卧倒的人的身上。般妥别忒忽然觉得一阵急痛,痉挛起来。这似乎有人将一枝烧红的针插在他牙齿里,又挖了一下。 他呻吟道,「阿,阿,阿」!很不高兴的冷冷的气愤愤的离开了阑干。

    「他们想怎样喊呵!」他很羡妒的说,心里描出他们大开的口和强健的牙齿;假使他没有痛,他也将怎样的喊。这样的想,使他的牙齿痛的更凶了,他不住的摇那包着的头,又呻吟——牟,牟!

    「他们说他曾医好过瞎子哩!」他的妻说。伊没有离开阑干,却拾起一颗小石子,投在耶稣所在的地方,——「他」正缓缓的走着,已用鞭子打得站起来了。

    「阿,可不是么! 他也应该能医我的齿痛罢。」般妥别忒带嘲的回答,又恨恨的说,「他们起了这阵灰尘!正像一羣牲口! 该用棒打散他们纔是! 撒拉,你帮我下去。」

    他的妻可是对的。这件事真个解了般妥别忒的闷,但也许是鼠粪终于奏了一点效;总而言之,他能够设法睡着了。他醒来时,那痛差不多全去了;只有他的右颚略略浮肿,然而几乎不很可辨了。他的妻说,这真是毫无痕迹;但班妥别忒微笑,知道他的妻是和善的人,爱说中聴的话的。邻人撒姆耳是一个鞣皮匠,也来了,般妥别忒领他去看新驴子,又喜孜孜的听他对于自己和牲口的热心的颂扬。

    后来为了好奇的撒拉的请,他们三人便同往各各他,看被钉十字架的人去。般妥别忒在路上对着撒姆耳又从头再讲他齿痛的事给他听;昨日如何觉得右颚微微作痛,到夜间如何感了剧痛忽然醒来。他又做出苦痛的脸,闭了眼睛,点着头呻吟,表明那时的情形;白胡须的撒姆耳很同情的摇头,说道:——

    「呀,呀!可真痛呀!」

    般妥别忒听了这赏识的话,满心欢喜,于是又从新将这故事重叙一回;提起从前的时候他怎样脱落了第一个牙齿,那右边的略低的便是。在这快活的谈话中间,他们已到了各各他。那太阳,他被规定在这可怕的日子,照临世界,此时已经沈在远山的后面,只留着狭长的鲜红的一带,像一条血迹,在西方发亮。当这背景之前,几个黑暗的十字架,约略可以见到,在中央的十字架下,几个跪着的人,蒙蒙胧胧的结成一团白块。

    羣众早散了。 天气也渐冷了。般妥别忒略向十字架的人,望了一眼,便拉了撒姆耳的手,轻轻将他扯转,向着他的家去了。他觉得特别喜欢说话,想对一切人们,告诉他齿痛的事。他们一同走着,般妥别忒在撒姆耳同情的摇头与感叹之间,做出痛苦的脸,摇着头,巧妙的呻吟。从深邃的裂岩与远远的焦枯的平原上,暗黑的夜渐渐上来。这彷佛是想将——地下的大罪遮盖住,不给天上看见。


转贴附记:

  此文系Yuling寄来,大概新竹清华读书会鲁迅安亲班的朋友们都看到了。此文译笔保留了五四时期周氏兄弟所追求的直译的风格,直译求的是忠实原文,当然,原文的味道肯定无法完全复制,例如,我推想,原文如果不是俄文而是英文的话,作者大概会选择用现在时态来表现,而不是过去时态,这就能让英文读者感觉到故事就发生在当下,而不是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一点很重要。安特莱夫太有才了,他写耶稣受难,不是直接写耶稣,而是写了一个细民般妥别忒在耶稣受难日那天闹的一件生活小事:齿痛。这是常人都可能遇到的病痛,可是安特莱夫的描写让这个日常生活的细节变成一个非常有意味的文学现实,让我们永远记住了它:在人类历史中,往往如此,一件滔天大罪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如般妥别忒那样齿痛,对罪恶没有感觉,可能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中,不是帮凶,也是看客。鲁迅的《药》我看就有《齿痛》的峻冷。耶稣受难的故事,有不少作家、艺术家都做了表现,其表现的角度、方式都有不同。如果感兴趣,建议各位去看陈映真的小说《加略人犹大的故事》(1961)和前年的电影《耶稣受难日》(2004)。

 转帖来源:东方苍猊http://mygideons.blog.sohu.com/3648446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