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一85年的碎娃,大学毕业半年,来上海仨月,与另外三个年纪相当的合租在莘庄,言道:与他同屋的三位月薪都是万元以上,做得好的时候月薪三万不在话下。
听罢此话,我把思绪拐回去九年,也是二十三的时候,拿1200拿了一年,就纯粹是个小草包了。哪怕不拐回去,就看三十二的现今,也纯粹是个老草包,月薪离五位数真还有段距离。
依照我对上海的了解,那种动不动月薪五位数的职位其实并不简单。我有一女朋友,三十出头的金领剩女,去年时来运转混到金贸大厦一个跨国保险公司做,月薪五位了,但中午吃饭得吃38的套餐,下午喝个午茶也起码是卖依泉矿泉水的地儿,一杯自来水就是变态的15块。上班的衣服也得标准外国字儿的,但不能是温州货。所以,七七八八算下来,每个月存下的钱竟然没我多。而且,干了半年多,每天累得肝儿疼,换得的无非是知道金茂大厦的电梯长什么样儿,以及不能喝农夫山泉了,觉得有股怪味。
当然,我这种菜市场晃悠的家伙,就是爱以每个月能存多少来判断生活水平。可累得肝儿疼,绝对是拿高薪的代价。上海的天一点儿也不特别,也不往下掉馅饼,我、以及这么多年我所认识的朋友,哪个都是吭哧吭哧赚辛苦钱的主,稍微赚多点儿,老板都把你当驴使唤。而那些小老板,也不过是吭哧吭哧混一年,赚个百八十万就挺满足,也差不多像头驴。
也许是我层次有限,但十多年来见到的上海全然没有一些初到上海的小青年们所吹嘘的境界,现在傍大款的市场都不太景气,你往南京西路的顶级商场去晃晃,港台老头儿和他们的姑娘数量已经明显减少,何况你一个毕业仨月的小伙子。
2、有些小伙子,说话就是唬人,个个都像是搞传销的。乍一听,真觉得上海实乃赚钱天堂。
我现在住的地儿,一到傍晚就满街大排档,呼啦啦涌入很多这种小伙子群体,用一次性的塑料杯喝啤酒,喝过瘾了眼里都喷火,叱咤风云般的表情。
如果你闲得慌在他们周围听他们说话,你准以为自己在泰国,因为丫们把人民币都当泰国盾来计量。当然,回头结帐的时候,人民币还是人民币,扣扣唧唧的也是自己好几天的伙食费。
曾认识几位二十四五岁的小青年,见面就爱掏名片,上面都是什么什么总监,张嘴就是手头有俩好项目。咱甭管是什么下三滥的皮包公司,也甭管是下面监几个人,总归先派头唬人。
其实,稍有社会经验的人,跟他聊三分钟,就能知道他的底细,人家想套你,三下五除二就能总监变“太监”。不过,这种总监派头也许能骗mm,住在大学周边,最好,可没有真金白银,住女生宿舍楼下也没用。
当然,这都是年轻在作祟。嘴尖皮厚腹中空,往往是青春的专利。无可厚非。
但是,我必须说,在我们70年代年轻的时候,我认识许多能够俯下身子过活的年轻人,背着样品风餐露宿,而不是揣着名片儿招摇过市。
任何成功,如不经历落地的奋斗,没在高速公路边啃过干馒头,终究不过是名片上的黑字、嘴唇上的瘾头。爱情友情可以不实在,但绝大多数事业的成功都是实实在在的。演小品的没几个能演过赵本山的,所以忽悠发财并不具有推广价值。
总之,你付出多少、就能收获多少,财富天平的另一面一定首先是大辛苦,智慧有无其实倒并非必要条件,而天平这面最不可能有的就是小聪明和大忽悠。
认识一位与我年纪相当的朋友,曾经也是呼风唤雨的主儿,但事业失败后便从头干起。凌晨三四点爬起来,瞪着三轮车去送货,别人把他当成一个送货工,因此别人便心无芥蒂,让他探听到了很多市场讯息。
期望他能够成功,至少现在的这份辛苦很会有财富传奇的味道。而即便不成功,我也敬重这样的男人。
3、上海,有可爱的一面,但也有些许可笑的一面,比如那种包装得极为精致的白领意识。
我常对我外甥女笑谈:在上海,只要打扮像精英,说话像精英,你就是精英了。
上海高档场所的门卫和服务员比别的城市更加以貌取人,你要穿的不精英,他们简直要检查你的存折,否则就准给你白眼。
即便外面来的人,在上海混几年,也会被这种精英包装所感染,或者强迫,变得——看上去很精英。
海派和京派,都属于装B类型,北京是干烈的,上海是湿滑的。
这两个城市分别成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就拥有了装B经济和装B文化。
4、想哪儿写哪儿。点到为止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