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如丝天际来【借景抒情】

(2016-09-16 05:18:00)
标签:

内蒙古旅游

托克托县

黄河上中游分界点

中华民族母亲河

心情文字

分类: 录以存档

黄河如丝天际来【借景抒情】黄河如丝天际来【借景抒情】
黄河如丝天际来【借景抒情】

      唐朝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已是流传千年,并为古诗爱好者所耳熟能详。当然,其中还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佳句也是我之所好。这些既富有人生哲理、又兼励志的名言,同样为我辈所铭记和转化为个人的社会实践。
       今年春夏之交的内蒙之行,使笔者对这些吟诵千年的诗句,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因为喜欢旅游、爱好摄影,自然也明白并落实为“千金散尽”的实际应用。当然,现在的“千金”只是人民币而已,使我这个工薪族尚能承受罢了。人至中年,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与世无争;如此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生存状态,并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没有多大的关系了。那么,本文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展开喽。
       然而,本人在此却要转述为“黄河如丝天际来”。今年的6月下旬,因身在呼和浩特市,便利用双休日去了以云中古城而闻名的
南郊托克托县。古云中城因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出典,而为部分历史爱好者所熟知。在当地观光拍摄了“东胜卫城”等古迹名胜后,我便按计划前往中国地理的有关知识点“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河口村。据书籍记载:托克托县河口镇(目前尚未恢复为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从河口到河南的(旧)孟津为黄河的中游。当然,这只是我这个年龄段在40年前,所印在记忆中的地理知识;2013年出版的中学地理教材中,已将郑州荥阳市的“桃花峪”取代了原来的“旧孟津”之说。该议题因与本文没有关系,当按下不表。
       从托县“东胜卫城”的西南城墙角下,经前往黄河公路桥的乡道3公路左右处,“河口村”的地名石碑赫然立在路边南侧。沿乡村小路再曲折南行2公路后不远,即可看到分界点的标志——“黄河母亲”雕塑。在此就能一眼望到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河面了。待走到北岸的河边细看,才发现这里的河面也就宽百米左右,再转首右侧只见上游的黄河有如一条宽敞丝带,从天边缓缓地蜿蜒而来,河水自然也无湍急澎湃之势。由此不禁让我将这里的平缓水况,与7年多前见过的陕西壶口瀑布水景作一下对比:
       壶口瀑布的上游可谓是波涛汹涌,倾泻而下的水流则可称之为奔腾咆哮,尽显“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当为观者所惊叹不已。而托县河口的黄河河水景观,则是毫无波澜壮阔可言,也明显地迥异于壶口瀑布的雄奇景象,这无疑颠覆了我对黄河水势的固有印象。“见多识广”之说,在此又对我作了一次人生历练的教育。如此,我也就顺理成章地将本文的标题,定为“黄河如丝天际来”了。
       噢,“黄河如丝天际来”之说,出自于李白的《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中。其吟颂的对象正是黄河中游的景色,至于在此引用也与我今年五一假期的一次出行有关。那次从鄂尔多斯东胜区返回呼和浩特的途中,在包茂高速公路即将行经至京包高速公路时,车窗外曾经有不宽的河面、貌不惊人地一闪而过。待事后按惯例复看地图时方知此处就是大名鼎鼎的黄河之水,然因当时未及细看而留下了遗憾;因笔者毕竟是偶到北方观光,却“不幸”与包头市的黄河景观擦肩而过。好在这一“耿耿于怀”之憾,通过本次的“黄河上中游分界点”之行,而如愿地得到了精神上的补偿。笔者也正好借此咏物抒怀,讴歌一下对祖国大河的念想情怀吧!

黄河如丝天际来【借景抒情】黄河如丝天际来【借景抒情】

黄河如丝天际来【借景抒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