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坪古村东山书院【建于宋朝】

标签:
浙江桐庐旅游茆坪古村东山书院始建于宋代明清古建筑杂谈 |
分类: 浙江影像 |
















茆坪东山书院
东山书院为北宋年间方楷所建。方楷是唐著名诗人方干第八世孙,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当年方干虽富才学,诗名与贾岛齐肩,却因缺唇而与功名无缘。然其崇文家 风却一直延续,其子孙也继承先祖遗风,终于在其第八世孙开花结果。自此后150年间,共出了十八位进士,且有4次兄弟同榜的盛况,这对一个小小的山村,且在同一家族当中,不可谓不蔚为大观。因此芦茨村被称为“十八进士之乡”。这雅称的取得,与书院的建立两者之间,是否有一种内在的关联?……
另有资料显示,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后,在北宋盛极一时,出现了著名的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等;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而方楷考中进士之年,正是范仲淹谪守睦州之时,且两人颇有渊源。
范仲淹非常尊崇方干,还于重修的严先生祠堂中绘方干像配享。当年方楷考中进士荣归故里,正巧碰上前来探访先贤的范仲淹。范仲淹看到方干的后裔们儒服崇文,勤读诗书,当即挥笔写下《留题方干处士旧居》一首,以示对方干的赞颂:“风雅先生旧隐存,子陵台下白云村。唐朝三百年冠盖,谁聚诗书到远孙。”方楷当即和诗一首:“莫言寸禄不沾身,身后声名万古存。幸得数篇传宇宙,得无余庆及儿孙。”范仲淹得知这就是刚中进士的方楷,又特意为方楷题诗《赠方秀才
(楷)》,以示激励:“高尚继先君,岩居与俗分。有泉皆漱石,无地不生云。邻里多垂钓,儿孙半属文。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
自方楷建起桐庐境内首家书院之后,方干第十一世孙方权舆又在芦茨创立南园书院。随后各地纷纷效仿,至清末,桐庐、分水共有书院19所,真可谓文风蔚起并鼎盛。这些书院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而东山书院无异是县内之嚆矢。不仅如此,方干第八代孙方斫举资在仙居创办了桐江书院,如今书院讲学殿石柱上楹联仍然完整:“祖德流芳众传道学,孙族挺秀士烈贤书。”
如果从方楷考中进士那一年算起,那么东山书院应该已经有980多年历史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定然是他的后世子孙们不遗余力地一次次修缮才得以保存下 来的,这从建筑的木构件雕刻就可以知道。我们从颓败的台门、废弃的柱础及周围的大势,还基本能判断出它原有的大致规模,即使单从现存建筑,也仍然可以想见 当年的情形,那两层檐廊式主体建筑及错落的马头墙,那院内的轩廊、水池、小径……环境通畅而清静,制作精致而典雅。
还是让我们来遥想一下在此读书的情景吧:厅堂内,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画像端挂中堂,其下先生端坐着,学子们专心攻读,前厅屋檐处射进煦暖柔和的日光,其外是芬芳的花园、广袤的原野和高远的天空……
桐庐新闻网> 桐网e事>作者:缘如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