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2015-04-20 05:10:00)
标签:

上海沪西

老洋房巡礼

江苏路安定坊

傅雷旧居

愚园路老洋房

杂谈

分类: 申城寻踪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静静的安定坊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 ,更兼行文流畅 用字丰富傅雷先生为人坦荡,性格刚毅,在“文革”之初即受冲击,于196693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女士双双愤而弃世,悲壮地走完了一生。安定坊即江苏路284弄,傅雷从1949年始就寓居在其中的5号楼。就是在这幢房子里,傅雷培养出了中国知名的钢琴家傅聪,安定坊5号也是傅雷大师最后生活的地方。如今该建筑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优秀历史建筑,安定坊尽显了沪上20世纪30年代居住建筑之风韵。

    傅雷旧居,镂空雕花的黑色铁门虚掩着,里面阒无人声。想起施蛰存先生的回忆,他说最后一次见到傅宅的情景:“就在一个傍晚,踱到他门口去看看。只见他的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时值1966年的8月,住在附近愚园路的施蛰存刚被批斗过,想去看看老朋友,遇到的却是这样一副景象,可想而知,在“鸦雀无声”的院门后面,傅雷的境遇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果然之后不久,便传来了傅雷夫妇含愤弃世的消息,而傅宅也真正是鸦雀无声了。(摘自2007726《城市导报》/作者:鱼丽)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翻译巨匠在此弃世【沪西洋房】
25处保护建筑挂牌

        位于愚园路750弄的愚园新村属西式里弄民居,原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1921年建造的“游存庐”旧址。1913年,康有为从海外归来,在上海创办《不忍》杂志,晚年在愚园路构筑了花园住宅以颐养天年。当时,康有为还利用沿愚园路的一幢西式楼房开办了“天游学院”,园内建有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延香堂”。康有为在“游存庐”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7年时光。

       民主革命时期“七君子”之一的民主斗士沈钧儒先生也曾居住在愚园新村11号,这幢寓所也是其长子沈谦行医的诊所。愚园路754号住宅,建于1931年,是英籍犹太人Roseberry建造,较典型的犹太建筑,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愚园路714号花园住宅,建于1936年,独立式花园别墅。愚园路684号花园住宅,建于1920年,独立式花园别墅,系法国外廊式风格建筑。

摘自《东方网》上海政务2011年5月10日(来源:新闻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