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2014-09-27 05:25:00)
标签:

上海横沔古镇

原生态风貌

文革标语今犹在

唤醒沉睡的记忆

老式理发椅

分类: 申城寻踪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古镇遗存】
      老式收音机、盛水的大圆缸、生铁铸造的椅子……这些看着眼熟的物什,是老上海弄堂口剃头店内的必需品。随着时光流逝,他们也跟那些名为“牡丹”、“玫瑰”、“芙蓉”的美发厅、理发屋一起,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古董”。
      如今在浦东康桥镇横沔老街上,一家开业47年“小李理发”因为坚守着时代印记而备受关注。昨日记者从康桥镇了解到,被称为老古董的理发店在老街上根本称不上“老”,这里的建筑多为清末民国时期,古色古香,静谧久远。国家住建部此前发布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康桥镇沔青村榜上有名。这个鲜为人知,绝大多数上海人都很难准确报出其名字的横沔古镇由此走进公众视线。
47岁理发店 设备老式 手艺老到 常年满客
      横沔老街位于浦东新区康桥镇东北角,水乡盘曲,傍河依水,走过石桥,便见到位于中大街的拐角处的一家老理发店。进门,仿佛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约20平方米的店铺,装修极其简单,一面墙上还贴着塑料薄膜。店内生铁铸造的椅子、盛水的圆形大缸,以及生了锈斑的老方镜,都在提醒着这个理发店已经有些年头了。
      “我在这里开店47年了。 ”店主李金泉一边忙着一边说 “这些东西都是1966年开店时置办的。 ”李师傅拍了拍客人身下的椅子,“纯生铁制造,‘蝴蝶牌’的,一把将近300元,两把差不多600元。 ”
      600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是“巨款”,因此李师傅倍加爱惜。如今,椅子上白色油漆已斑驳,露出了生铁本来的颜色,但椅子却丝毫没有损坏,收放自如。除了两把沉甸甸的大铁椅,理发店里很多东西都有些来头了。盛水的大缸、厚重的方凳,还有放东西的柜子,都是开店时置办的,用了40多年;墙上挂着的两面镜子更是历史悠久,年龄超过70岁。小店里最年轻的要数隔板上放着的“红灯牌”收音机。此刻,它正“咿咿呀呀”地唱着。那是17年前,老李花40多元买的,“质量可好了,到现在还很好用。 ”
理发店的设备如此老旧,满座却是常事,有时还要排队,老李靠的就是老手艺和价格低。
      “拿手活是修脸刮胡子。这些都是真功夫,现在的发廊都没这项服务了。”李金泉说。洗发、理发、刮脸,一套下来才7块钱,对不少男性老主顾来说,舒服且便宜。不过这两年,他的老主顾有些流失,因为以前来理发的都是本地居民,如今,镇上居民都搬走了,留下来的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外来租房的人。(摘自2013年3月27日新闻晚报   作者:王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