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徐霞客游天台山【石梁飞瀑】
翠谷白练石梁飞瀑【浙江天台】
石梁景区金溪翠谷【灵秀山水】
幽静峡谷碧绿龙潭【天台石梁】
天台观天下第一印【铜壶滴漏】


琼台仙谷灵异神秀【天台名胜】
沿凌空栈道游天台【登小黄山】
金庭洞天奇峰幽谷【浙江天台】
百丈崖瀑布泄龙潭【渡仙桥下】
秀谷隐仙慈航普度【琼台仙谷】




天台鉴小黄山之誉【仙湖九峰】
山崖对峙八仙传道【天台旅游】
翠壁倒影碧波澄澈【八仙湖景】
八仙湖畔幽静山水【浙江天台】
女子梳妆济公似醉【八仙湖中】



盛夏清凉绿荫蔽天【古韵幽深】
天台宗祖庭国清寺【隋代古刹】
国清讲寺山门朝东【匠心独运】
佛教第一宗天台宗【国清讲寺】
国清讲寺隋代古塔【知恩图报】
天台访隋梅鹅字碑【国清讲寺】
天下济公祖在天台【千年故居】


浙东天姥山沃洲湖【唐诗之路】
沃洲湖上铜墙铁壁【青山叠翠】
魂牵梦绕之天姥山【烟雨迷蒙】
游唐诗文化体验园【登沃洲山】
沃洲山上之观音殿【有求必应】
北宋宗泽与真君殿【告别沃洲】



浙江有一条唐诗之路,这是90年代国内外专家学者实地勘察所认定的。这条诗路始自钱塘江上溯到绍兴镜湖,沿浙东运河、曹娥江,然后南折入剡溪,经沃洲天姥山直抵天台山石梁飞瀑,全程长190公里。
在这条古道上,有唐一代著名诗人接踵踏歌而行,从而飘飘逸逸地走出一条颇具鲜明个性又有独特魅力的诗路来。此间,有“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李白。他四入浙江,二上天台山,唱出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圣杜甫在此徜徉4年之久,还念念不忘“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更有白居易称之为“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的盛赞。
诗人们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或单骑仗剑壮游,或任职、贬黜宦游,或淡泊红尘、投闲山水隐游,还有爱而未到的神游,由此而组辑成一条内涵丰富多样的高层次旅游风景线。据粗略统计:有按成就,名望近似而括称的“苏李”、“沈宋”、“鲍谢”、“温李”、“元白”、“三俊”、“三绝”、“三罗”、“三包”、“四杰”、“四有”、“四名士”、“八仙”、“十哲”等400多名诗人在此盘桓、酬唱。
剡溪古道为何诱惑那么多诗人钟情呢?这要归结于这片灵异土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文化积淀:这里,会稽、四明、天台浙东三座名山盘结环抱,居中一条水路豁然开朗,两岸山色俨然如世外桃源。古人畅游主要靠水路,水尽刚登山而歌,而剡溪恰恰是登临天台门户之要津。他们研究学问,写诗作赋,教化风俗。以及开一代佛教宗风的智者大师取道沃洲创立天台宗,这些为唐代诗人追慕魏晋遗风与汉及先秦文化,乃至史前传说而纷至沓来。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浙东唐诗之路,这条被当代学术界认为佛学中国时期的中心地、中国山水诗文学界的发源地、士族文化的荟萃地,近年间,随着开发旅游热潮的兴起,已成为格调高雅,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热线,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我们休闲度假的视线。(作者:王银灿、陈正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