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2011-10-10 21:35:00)
标签:

姑苏旅游

平江路

历史街区

水陆并行

河街相邻

分类: 江苏影像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慵懒午后徜徉老街【古韵苏州】

附录:

苏州平江路游记

    苏州平江路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是一条沿河的小街,路面铺的是长条形的青石板,看上去像久有年代了。那路平直通达,街旁重檐粉墙的民居则显得苍老和破旧,甚至是几分衰败。有的墙壁和院落大门已经斑驳脱落,还生出了青苔;屋前的台阶已被磨去了棱角,只有残存的精雕细刻的门楼还表明这儿曾有过不凡的过去。民舍里的老居民也多已动迁,政府正在重新修缮,据说要打造成新的历史文化街。街上行人并不多,街旁的小亭里,河边石凳上,慵懒地坐着几个老者,看见有游客在他们附近驻足,那混浊的眼神就亮了起来,好像要热切地诉说点什么故事。

    那条与街并行的小河,就叫平江河,河面不算宽。河边有可顺石阶走下去的驳岸,站在最下面的石阶上,河水就那么安安静静地从你的脚边流过。河旁的杨柳树,迎风微微摇曳,柳枝垂向河面。偶尔有一条小篷船划来,扬起的波纹,和着橹声咯吱咯吱,才让你感觉到小河在低吟轻唱。河面上间隔不远就会有座平石桥或石拱桥。那些古朴的石拱桥一拱似虹,桥旁的铭牌上记载着它古老的身世。如那座胡乡思桥,据说它旁边曾还有过另一座小桥,古时称为双桥,其年代比之周庄有名的双桥要早四百年。

    有一座石桥特别奇特,桥面上一侧建了一座“庵”。据说古时有个叫花子,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未能乞讨到任何食物,便捧得大把的雪捏成冰糕,带回去孝敬在家等候的老母。他的孝行感动了街邻,在他死后,街邻们自动募捐在他回家常走的石板桥上建了一庵作  纪念,以光大孝行风尚。如今的庵只是一间仿古的小房子,我凑近门缝看进去,里面空空如也。还有一座桥,连着那边的巷子里,原有一座有名的尼姑庵。古时尼姑亦称师婆,石桥亦因此得名,现作谐音叫思婆桥。我倒以为,这个谐音“思”字,无论是对庵内人还是庵外人,都是一种特有的意味。

    河与街的左右穿插着深深的水巷,如那条大儒巷是因明代大儒王敬臣居此故名。王敬臣是明嘉靖年间的贡生,其学说以“慎独”为先,曾受荐国子监博士,辞而不就,在家开馆讲学,先后收有门生四百余人。学者称他为“少湖先生“,誉为“大儒”。还有那胡厢使巷、丁香巷、大柳枝巷、混堂巷、悬桥巷、纽家巷——念叨这一个个巷名,好像面对的是如同趟过岁月长河的老人,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先人的故事或逸闻。

    闲步走到了平江路的另一端,看见一个小亭,亭中陈列有两幅碑刻地图,一幅是宋代《平江图》,一幅是现在的平江路图。看了说明才知道,苏州建城已经2500年,其中宋元时期的250多年,苏州又名平江城。我刚才走过的平江路,便是当年古城的主干道。两图可以互相印证,有一些小巷的名字竟是历史沿革至今的。几百年来,经历了多少人间沧桑,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平江路却无大的改变,依然能在原址保留了它“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和那么多的原味,大概存世不多见的吧。

    我再度回首望去,午后的平江路,淡薄的阳光穿过古树的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小桥、流水、驳岸、亭台、枕水而居的院墙和街巷的石板路上,是那么自然,宁静,和谐——对了,就是透着一层幽雅娴静的味道,让你人入其境就会身心松弛下来。苏州平江路——我已记住你了,我还会再来细细品尝你的。(日期:2009-09-13 作者:潘克连 来源:新民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