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滩将现新天际轮廓线”!这是昨天《新民晚报》A2版《上海开埠以来面积最大的外滩整体规划——金融集聚带蓝图“出炉”》一文中的首段标题。题下便是:记者在《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规划》中了解到,外滩金融集聚带区域范围北起苏州河南岸,南至陆家浜路-外马路(世博园),西至河南中路-河南南路-人民路、中华路、桑园街。占地总面积达2.6平方公里,滨江岸线长约4.8公里。
《建设规划》主要从功能结构、空间形态、服务配套、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文化内涵传承等六大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并就老大楼利用、次新楼改造、重点地块开发建设三个研究专题展开重点深化。……黄浦区规土局局长徐健介绍说,根据不同的地段定位,结合外滩的历史风貌,未来在南外滩,将新建高180米的双子塔楼,以及集金融、商业、酒店等多元功能在内的建筑群;……。
呵呵,“六大方面”倒是够全面的了。唯有其中的“空间形态”提法,本人不敢苟同。外滩的形成与沿革,是历经一百多年的传承,才有了今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美誉。其固有的“天际轮廓线”早已深深地铭刻在市民与海内外游客的印象中,并成为了一张上海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如此岂能轻言:“外滩将现新天际轮廓线”!也许这一次,又是《新民晚报》不负责任的标题文字,误导了善良的读者。
说到百年外滩的天际轮廓线,本人至今仍对外滩源1号南侧横空出世的半岛酒店,耿耿于怀、深恶痛绝。原址上的友谊商店大楼,由于其产生自特殊的文革时代,今人当不作计较。但几年前拆除改建为五星级的豪华宾馆,并将建筑物东移之临街,这就是个严重的问题了。决策者与审批者,都到了利令智昏、无视外滩风貌保护的地步了。如拆楼建绿,无疑是功德无量;而现在的景象,则造成了外滩天际轮廓线北端的一处败笔。
由此想到,上海不缺高楼大厦,也不必扎堆建在外滩滨江,更不容破坏外滩的原有建筑风貌。如今的外滩对岸,已是摩天大楼林立,好在其毕竟是在浦东的陆家嘴,尚不足以构成对浦西原有天际轮廓线的破坏,且在新旧对比中彰显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然自外滩向南,在延安东路上放眼浦东,刺眼的汤臣一品商品房群,犹如一片水泥森林矗立在对岸。而根据新“出炉”的规划:“未来在南外滩,将新建高180米的双子塔楼”,唉,如此则美丽的黄浦江,势必将蜿蜒在两岸高楼群的夹缝中卑微地流淌。从中,我似乎看到了外滩规划的悲哀,更为明日浦江的不幸而担忧!
(附言:遥想20年前,当时的市领导对外滩天际轮廓线的保护,有着明确的规定并严格执行。如此虽然牺牲了一些单位的经济利益,但却切切实实地保护了人们所熟悉的外滩天际轮廓线。可惜,随着几位学者型领导调离申城,这一保护工作也就功亏一篑、今不如昔了。在当前的“空间形态”里,新楼的身影已是层出不穷,从而将外滩的天际轮廓线破坏殆尽了。真是呜呼哀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