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电视剧的穿帮镜头说起【岁月拾遗】

(2010-07-04 23:55:28)
标签:

海鸥相机

曾经辉煌

启蒙摄材

海鸥4型

电视剧

道具穿帮

往事如烟

杂谈

分类: 录以存档

从电视剧的穿帮镜头说起【岁月拾遗】
从电视剧的穿帮镜头说起【岁月拾遗】

    今逢周日假期,休闲中撞见了一部重播的电视连续剧,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今年春节的假期。当时看到该剧的一幕场景,让我至今不能忘怀。这是一部反映渡江战役的电视剧,当解放军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攻克民国的首都南京时,出现了一场中外记者招待会的采访镜头,由此引出我今天的话题:画面中一位中方记者手持120相机拍照,同时在手持一侧的摇柄卷片。此时,出于本人对摄影器材的敏感,不禁定神凝视——咦,居然是一架海鸥4A相机!

    海鸥系列摄影器材,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也是太热衷的产品了。图中所列是我曾经用过的海鸥4B相机,俗称的方镜头相机,专业的当然叫双镜头反光式相机。4A与4B的一个外表明显区别在于:4A的卷片结构为摇把式卷片;4B则采用了简单的手动卷片,如此也就只见旋钮而无摇柄了。这里只是说了一下A、B间的区别,以说明我对海鸥相机的认定,然问题的关键是:民国时期的记者居然超前十几年,用上了新中国生产的相机!

    如此不严谨的道具穿帮镜头,现今已在影视作品的粗制滥造中,显得层出不穷和见怪不怪了。只是这次涉及我所熟悉、并使用过的相机,而不得不说上几句。从春节至今,时间已过去了100多天,然我对此一幕场景还是如鲠在喉、难以忘却。噢,本篇影像早在我的清明假期,便已拍摄准备好了,却一直懒得计较。今天无意中重观此剧,终于迫使我码下了上述文字,也算是对自己早期摄影经历的一种感怀吧。

    附言:上世纪70年代选用120方镜头相机,是因为其直接成像的画面要大于135单镜头相机。而80年代随着放大工艺和彩色胶卷的使用,自然是将135相机作为了主力机型。到了摄影普及的90年代,本人也因贪图方便而用上了傻瓜机。图中的闪光灯为上海照相机二厂出品,而闪光灯罩则是另一款折叠式闪光灯的附件;还有那卷未启封使用的120黑白胶卷,自然是只能进入收藏范畴喽。
从电视剧的穿帮镜头说起【岁月拾遗】
从电视剧的穿帮镜头说起【岁月拾遗】
从电视剧的穿帮镜头说起【岁月拾遗】
从电视剧的穿帮镜头说起【岁月拾遗】
从电视剧的穿帮镜头说起【岁月拾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