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城市风貌的日新月异,清末民初作家陆士谔引起了学界浓厚的兴趣。这不仅是因为他是当时最为多产的小说家,而且,更让人惊讶的是,在他的作品《新中国》之梦中,所描述的三大工程与现在上海的南浦大桥、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及地铁一号线的地点方位出奇地相仿。陆在《新中国》中的梦,还有更“神奇”之处,他设想在陆家嘴建造金融中心,在跑马厅(人民广场)造剧院……这位清末民初的多产小说家的奇梦幻想,真是令今人瞠目。……与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一样,陆士谔用复杂矛盾的心态凝视上海的当下,想象上海的未来,前者充满了焦虑、憎恶与嘲谑,后者洋溢着期待、赞美与憧憬,不同的书写心态幻化为不同的上海城市表情,尤以对上海城市的精确预言及美好愿景引人注目。
……而成书于1910年的《新中国》则被誉为中国的《百年一觉》,充分表达了作者勤俭救国、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理想及对未来文明昌盛的理想之国的憧憬。……陆士谔首先为未来上海设计了一张宏伟的地下、地面和空中交织的都市交通网:上海城里城外,马路修筑得异常宽广,路旁商铺鳞次栉比。店铺后面均铺设了晴闭雨开的雨街,上覆琉璃瓦,通光而不漏雨。大马路下通了地铁,“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空中翱翔着各式飞车飞艇,可行可停,可升可降,往来自如。即便是水中,也有风驰电掣的各式汽油艇、电气船,人们还可穿上精致的水行鞋如履平地行走在水面,欣赏湖光山色。
陆士谔还精确预言了浦东的开发:跨江大桥横跨浦江两岸,“长虹般的铁桥,横卧波心……一时渡过了桥,只见洋房鳞次栉比,马路八达四通,往来车马,像穿梭一般,那里是浦东!四十年前的南京路,也不过这样繁盛。”黄浦江底也铺设了过江隧道,电车可以快捷地直行浦东。交通的便利加快了浦东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国家银行分行开设在浦东,万国博览会也在浦东召开。陆士谔在梦幻中设想的浦东华丽转型及世博会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均已变为现实,我们在惊叹之余,不能不佩服他那超凡的预见力!
对于城区的繁华及发展,陆士谔想象的翅膀放飞得更加高远:城郊徐家汇已建成一个繁华的商业区,“见店铺如林,夜市十分热闹。布庄、缎庄、顾绣庄、南货铺、茶食铺、杂货铺、茶楼、酒馆、番菜馆、宵夜馆、京馆、徽馆、苏馆、扬州馆、书场、影戏,没一样不有。那各店家的电灯、煤气灯,密的像天上繁星相似。灯光照在马路上,明亮竟同白昼。”马路上车来人往,川流不歇,秩序井然。静安寺路上以往中国人不能越雷池一步的跑马场已变成了人人皆能出入的大剧院“新上海舞台”,舞扇歌影让人留连忘返。……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之快更令人目不暇接:从徐家汇到南京路再到浦东,从白渡大桥直达宝山县城,“十里店铺密密层层”,繁华异常。甚至青浦淀山湖也“直通黄浦滩,接接连连,都有房屋,都有市面”;淀山湖滨“收拾得同黄浦滩相似。四边岸上,也筑着无数的房屋,好像有几十万人家聚族而居似的。”城际交通也更快捷,京沪铁路通车,沪宁铁路归了官商合办,上海已俨然成为中国的商贸及金融中心。……
(全文原载《文汇报》/作者/施晔/2009年6月14日)
原文链接:http://whb.news365.com.cn/wybj/200906/t20090614_2356035.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