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

(2008-10-02 05:32:58)
标签:

江南桥乡

金泽古镇

普济桥

汴水虹桥

旅游攻略

分类: 申城寻踪

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

   游毕朱家角古镇,出景区沿沪青(青浦)平(浙江平湖)公路西行几公里,便又是一座曾经闻名遐尔的千年水乡古镇——金泽。江南水乡,河网密布、小桥众多,此情此景,尤以金泽为甚。水乡金泽是个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镇,以桥多且有特色而闻名。与成熟景点朱家角相比,这里的环境面貌还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却也有着难得的可贵之处:因为不是旅游景点,也就少了熙攘游人和市井商铺。老镇的居民们得以继续生活在宁静的小河边、似与喧嚣的大都市无涉,而依旧表现着往日的淳厚与古朴。
   因金泽处在沪浙交界处,远离城市的中心,也就形成了“养在深 闺人未知”的现状。然在历史上,目前这座淹没在旅游大潮中的老镇,却曾经有着“江南桥乡数金泽”的美誉。其中最著名的当建于宋 朝的石桥——普济桥走近这座古桥,可见其:大拱圈、窄桥面、缓坡度,这是宋代桥梁的明显特点。同时,又受当时条件所限,建桥用的材料全是紫沙石;据说每逢雨过天晴时,紫砂石的桥面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发出金莹的光泽,如此也使普济桥成了颇具口采的“宝石桥”。

   据《金泽志》记载:“金泽四面巨浸,内多支河,桥梁尤多余他镇,古称四十二虹桥”。著 名书法家、篆刻家钱君 匋先生在此曾留下了“金泽古桥甲天 下”的墨宝。可惜,镇里的古桥现在只留下了七座。当我伫立普济桥上发 思 古之 幽后,再顺河望去,便见一座靓 丽的红色木拱桥展现在视线中。噢,这是镇上唯一的一座仿古桥——汴水虹桥,据称是源自《清明上河图》。桥旁有文字解释:1999美 国某电视公司因拍摄《中 国虹桥》之需,而在此建造了一座仿古虹桥。居然取名“普庆桥”,倒也可与普济桥相伴永远喽;让我今天发上博客,也算是表达普 天同 庆之贺了。

   金泽地区,桥多自然是因河多,全镇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是水面积;河多也无疑表明这里的低洼地势。50年前金泽镇任屯村,曾是全 国闻 名的血吸虫病重 灾 区,好在现在已是完全消灭了血吸虫病。由此,使我联想起小学时读过的伟 人诗句:“绿水青山枉自多,华陀无奈小虫何!千 村薛荔人遗矢,万 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歌逐逝波”。这是毛泽 东主-席七律《送瘟 神》之一中的动情描写。

   余生也晚,然因在文-革后看过海燕厂摄于1961年的电影《枯木逢春》故至今还记得片中苦妹子和冬哥的悲喜遭遇,据说此片便是取材自昔日任屯村人的真实故事。片中有不少演员,曾是我们那个年代所喜闻乐道的,那就附上名字供同好者一悦吧:尢嘉(苦妹子)、徐志骅(方冬哥)、上 官云珠(方妈妈)、钱千里(方老爹)、蒋天流(李根香)、仲星 火(李大爷)。

   噢,鄙人不厌其烦地在此述说《送瘟 神》与《枯木逢春》的故事,既是为说明另一则以血吸虫病重灾 区而同样闻名于世的千年古镇,而今却成为我镜头中表现的旅游景点,事实说明了新中 国成立59年以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同时也为在国 庆的节日里缅 怀一代伟 人——毛泽 东以及已基本让人遗忘殆尽的上世纪五、六 十年代的沧桑岁月……!(可2次点击看大图) 

桥乡沧桑看今朝(国庆专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