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东第一高楼探秘(原创图文)

(2007-11-29 04:28:44)
标签:

人文/历史

远东第一高楼

国际饭店

城市坐标原点

上海游

分类: 申城寻踪

    呵呵,我在博客上磨蹭了20天,终于发完了与江南水乡古镇相关的8篇图文,今天将恢复到原先的发博风格上来哩。循着30天前揭秘远东第一监狱的轨迹,本篇当返回上海的市中心,介绍一下曾经闻名全国直至远东的上海标志性建筑——国际饭店。

远东第一高楼探秘(原创图文)

    建于1934年的上海国际饭店,以83.8米、24层的高度,在当时成为了申城的第一高楼;也是当时整个远东地区的第一高楼。嗯,这“远东第一”的桂冠一直保持到上世纪60年代,而“申城第一”则至1983年才让给了高91米、26层的上海宾馆。呵呵,独霸上海第一高楼近50年!如此,国际饭店也曾经是上海的象征和骄傲,并在中国的建筑史和饭店发展史上具有着特殊的地位。

远东第一高楼探秘(原创图文)

    然本文的标题既为“探秘”,也就要提些常人不知或知晓者不多的话题喽,此其一为:国际饭店建成以后,在前往观赏的人群中,就有一位少年贝聿铭。因受国际饭店的影响,他日后到美国宾州大学专攻建筑学。学成后又因成功地设计了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等作品而名震海外。呵呵,照此说法,那就是“远东第一高楼”成全了一位世界级的建筑大师了。

远东第一高楼探秘(原创图文)

    此其二为: 国际饭店开业后的1935年2月18日,赴苏联访问前的梅兰芳与胡蝶等文化界人士在此聚会。而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影星阮玲玉也来到了现场,然18天后她却香消玉殒了。故号称为默片时代影后的阮玲玉,竟是在国际饭店内为世人留下了生前的最后一个公众形象。

远东第一高楼探秘(原创图文)

    此其三为:“上海城市坐标原点”。来到饭店的大堂即可看到介绍啦,据说上海当时的测绘部门以国际饭店顶端旗杆中心的位置作为整个上海的“零”号位,并以此为原点,建立上海城市坐标系,绘制上海地图。这在城市规划地图制作等许多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个标志上海原点的金属球体,就摆放在国际饭店的大堂里。

远东第一高楼探秘(原创图文)

    呵呵,走过路过的市民和游客,一定对曾经的摩天大楼很熟悉。但想到进入饭店观摩一下这一颇有纪念价值 “东东” 的人,也许不会很多吧?正好借本次“探秘”的机会,发上几张图片,供感兴趣的博友瞧瞧。嗯,饭店大堂里的光线非常混乱,也就难以拍下满意的照片。总不见得要求店方为我这个不速之客调整灯光吧?那就权且作为本篇的佐证吧。远东第一高楼探秘(原创图文)

    附上一张“远东第一高楼”西侧邻居:“大光明电影院”的图片。大光明电影院建院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曾经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的美誉。也是中国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第一家四星级电影院。嗯,够辉煌的了。可惜时过境迁,现在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她曾经显赫的过去啊?只有“远东第一影院”的派头,还依稀地刻在“中华第一街”的南京路上。
远东第一高楼探秘(原创图文)

    呵呵,文毕存疑:了解国际饭店历史的人,大都知道其设计者是当时上海最著名的建筑师匈牙利人邬达克;然大光明电影院也与一位德国的杰出建筑师乌达克有关。难道匈牙利人为德国籍?抑或“邬、乌”分属两人啊?还请有识之士赐教哦,顺祝各位博友早上好!

    相关链接:申城目前的最高建筑:环球中心与金茂大厦

感谢梦缘 赠诗:

  迎风孤鸟咏高楼,
  空腹凝睛目不休。
  楼满树绿人奔走,
  一帘灯火注眉头。

……………………………………………………………………………………………………………………………… 

补录:

予我乐土报之穹梁

——匈牙利建筑设计大师邬达克

    一条南京路,百年上海史。南京路上的建筑也如外滩建筑一般,是一个时代的上海象征。在南京西路上相距百米的范围之内,并立着两座堪称“第一”的传奇建筑,它们均出自匈牙利建筑设计大师邬达克之手。

  【收留这位流亡设计师】

  1918年,从战俘营逃亡到上海的邬达克在美国的一家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的生涯。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举目无亲的他不会想到,7年以后,能够拥有自己的建筑事务所,更不会想到自己设计的建筑能够成为上海标志性的建筑。 

  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土地收留了流亡的邬达克,在这个“英雄不问出处”的舞台上,他的建筑才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风格也渐渐走向成熟。 

  【南京路上百米内传奇】 

  邬达克在上海留下了几十件建筑作品,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素有上世纪30年代“远东第一高楼”之称的国际饭店。饭店共24层,地面以上高度达到83.8米。整座建筑占地不大,结构紧凑。外立面采用竖直线条划分,至15层以上猝然一收,之后层层上叠呈阶梯状,给人以高耸挺拔之感。 

  今天的国际饭店周围早已高楼林立,人们已经寻不到当年那“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是这座如今在高楼环抱下显得黯然失色的大厦,曾经保持上海第一高楼的地位长达半个世纪,这个纪录至今无法超越。 

  在距离国际饭店仅仅百米的距离之内,人们又能看见邬达克的另一件作品,那便是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一样,它也拥有一个响亮的称号——“远东第一影院”。 

  邬达克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的创意在这座建筑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整座建筑犹如波浪中航行的巨轮,流畅的曲线环绕整个影院。墙面采用层叠的方式,犹如盛开的花瓣般簇拥着建筑主体。竖直建造的墙面将建筑分割成为协调的数个部分,极具简明的欧美建筑风格。建筑内部设计也毫不拖泥带水,没有多余的装饰,拥有1300多个座位的放映大厅不但不显拥挤,还如同影院的名字一般光明敞亮。 

  百米之内两座“第一”的建筑均出自一人之手,这是属于邬达克的传奇。 

  【画完设计稿后的豪言】 

  国际饭店、大光明影院、百乐门舞厅,这些建筑中都有邬达克的身影。但若你认为他的作品都是如此的光鲜亮眼、声名显赫,那便错了。除了这些拥有响亮名字的建筑,邬达克还设计了许多私人住宅。这些住宅或隐于闹市之中,或是在时间的打磨下无声地消逝。如今我们有幸看到的其中一座,就是位于铜仁路北京路口的“绿房子”。 

  这座神奇的房子完全地体现了他现代派的风格。邬达克在画完设计稿后曾自豪地说道:“我可以保证,再过五十年,哪怕再过一百年,它仍不会过时!”而现在,时间已是最好的证明。 

  邬达克的作品风格各异,有欧美风格的简洁,有文艺复兴式的妩媚,也有前卫的现代主义。邬达克并不是一个守旧者,相反,他非常乐意接受并实践新的风格。他的作品,散落在上海各地,成为一个时代,一个独属于一位建筑师的记忆。 

  邬达克是上海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而上海对于这位流亡至此的建筑大师来说,更是一片乐土。邬达克的建筑丰富了上海建筑的轮廓,他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已化为凝固的建筑,深深烙印在这座接纳并包容了他的城市之中,再也无法分离。

  ●背景

  邬达克小资料

  邬达克(L.E.Hudec)(公元1893—1958),男,匈牙利籍建筑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上海设计了60多幢建筑作品,其中三分之一现在被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名录。邬达克是30年代上海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1893年生于斯洛伐克,1914年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学院建筑系,同年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被俄国人抓住,送往西伯利亚的战俘营。1918年,从西伯利亚逃到上海,此后在上海住了30年,设计了60多幢建筑作品。1947年离沪,1958年于美国去世。(实习生/程曦/记者/黄伟明)

2011年12月10日/新民晚报/B2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