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城市坐标原点上海游 |
分类: 申城寻踪 |


感谢梦缘 赠诗:
………………………………………………………………………………………………………………………………
补录:
予我乐土报之穹梁
——匈牙利建筑设计大师邬达克
【收留这位流亡设计师】
1918年,从战俘营逃亡到上海的邬达克在美国的一家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的生涯。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举目无亲的他不会想到,7年以后,能够拥有自己的建筑事务所,更不会想到自己设计的建筑能够成为上海标志性的建筑。
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土地收留了流亡的邬达克,在这个“英雄不问出处”的舞台上,他的建筑才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风格也渐渐走向成熟。
【南京路上百米内传奇】
邬达克在上海留下了几十件建筑作品,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素有上世纪30年代“远东第一高楼”之称的国际饭店。饭店共24层,地面以上高度达到83.8米。整座建筑占地不大,结构紧凑。外立面采用竖直线条划分,至15层以上猝然一收,之后层层上叠呈阶梯状,给人以高耸挺拔之感。
今天的国际饭店周围早已高楼林立,人们已经寻不到当年那“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是这座如今在高楼环抱下显得黯然失色的大厦,曾经保持上海第一高楼的地位长达半个世纪,这个纪录至今无法超越。
在距离国际饭店仅仅百米的距离之内,人们又能看见邬达克的另一件作品,那便是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一样,它也拥有一个响亮的称号——“远东第一影院”。
邬达克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的创意在这座建筑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整座建筑犹如波浪中航行的巨轮,流畅的曲线环绕整个影院。墙面采用层叠的方式,犹如盛开的花瓣般簇拥着建筑主体。竖直建造的墙面将建筑分割成为协调的数个部分,极具简明的欧美建筑风格。建筑内部设计也毫不拖泥带水,没有多余的装饰,拥有1300多个座位的放映大厅不但不显拥挤,还如同影院的名字一般光明敞亮。
百米之内两座“第一”的建筑均出自一人之手,这是属于邬达克的传奇。
【画完设计稿后的豪言】
国际饭店、大光明影院、百乐门舞厅,这些建筑中都有邬达克的身影。但若你认为他的作品都是如此的光鲜亮眼、声名显赫,那便错了。除了这些拥有响亮名字的建筑,邬达克还设计了许多私人住宅。这些住宅或隐于闹市之中,或是在时间的打磨下无声地消逝。如今我们有幸看到的其中一座,就是位于铜仁路北京路口的“绿房子”。
这座神奇的房子完全地体现了他现代派的风格。邬达克在画完设计稿后曾自豪地说道:“我可以保证,再过五十年,哪怕再过一百年,它仍不会过时!”而现在,时间已是最好的证明。
邬达克的作品风格各异,有欧美风格的简洁,有文艺复兴式的妩媚,也有前卫的现代主义。邬达克并不是一个守旧者,相反,他非常乐意接受并实践新的风格。他的作品,散落在上海各地,成为一个时代,一个独属于一位建筑师的记忆。
邬达克是上海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而上海对于这位流亡至此的建筑大师来说,更是一片乐土。邬达克的建筑丰富了上海建筑的轮廓,他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已化为凝固的建筑,深深烙印在这座接纳并包容了他的城市之中,再也无法分离。
●背景
邬达克小资料
邬达克(L.E.Hudec)(公元1893—1958),男,匈牙利籍建筑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上海设计了60多幢建筑作品,其中三分之一现在被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名录。邬达克是30年代上海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1893年生于斯洛伐克,1914年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学院建筑系,同年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被俄国人抓住,送往西伯利亚的战俘营。1918年,从西伯利亚逃到上海,此后在上海住了30年,设计了60多幢建筑作品。1947年离沪,1958年于美国去世。(实习生/程曦/记者/黄伟明)
2011年12月10日/新民晚报/B2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