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上海,必有下海?!(原创图文)

(2007-11-06 03:11:11)
标签:

人文/历史

提篮桥

下海庙

上海游

分类: 申城寻踪
有上海,必有下海?!(原创图文)
    看过前篇《远东第一监狱》的高墙和铁窗后,沿北侧昆明路西行百米,就是一处与“上海”颇有渊源的寺庙景点——下海庙。“上海”自是名声在外,可大多数人不一定知晓在上海境内,居然还有一座与“上海”地名相对应的“下海”庙宇。坊间更有一个传说的版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在沪期间曾对有关人士说到“有上海,必有下海”。由此使得“下海庙”更平添了一份情趣,也给此庙罩上了一层伟人的色彩,当然是未经查证哦。

    噢,这只是为本文增加一点噱头而已啦。据上海地名的有关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吴淞江有两条支流,一条叫上海浦,一条叫下海浦;上海浦附近的区域就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上海县”,在上世纪末撤县建区的过程中,“上海县”的地名也就不复存在喽。而“下海”这一地名的存世时间也许更短,在清朝同治年间即被淹没了。好在留下了香火旺盛的“下海庙”,据说也有250多年的历史了。

    下海庙也俗称“夏海庙”,始创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当地渔民为祈佑平安、奉祀海神的民间神庙,也是一所比丘尼的道场。抗战初期,寺庙建筑遭日军炮火焚毁,1941年后得以重建,并一直保持原有规模至上海解放。改革开放后,有关部门对下海庙进行了修缮扩建并恢复为了佛教活动场所。此后,下海庙愈加热闹起来,当然也就少了当初的清静与肃穆。

    嗯,有上海,必有下海。也因为有了下海庙,而有了“提篮桥”的地名。庙门前正对的马路叫“海门路”,据说就是因下海庙位于当时的长江船只入海处。而庙前现为昆明路的横向马路原是一条小河,庙门前便有了一座小桥。船民进庙烧香,常常是提着盛放香火贡品的竹篮而过桥,如此也就衍生出了“提篮桥”的地名。

有上海,必有下海?!(原创图文)
进门看看“天王殿” 
有上海,必有下海?!(原创图文)
对着“下海庙”来个近景 
有上海,必有下海?!(原创图文)
再朝上欣赏一下飞檐翘角间的雕饰 
有上海,必有下海?!(原创图文)
镜头转向寺庙中的一隅;下面的这位香客倒是够虔诚的啦。 
有上海,必有下海?!(原创图文)
    呵呵,本组图文至此对位于虹口区的相关历史风貌保护区景点作了介绍,本篇也为我的“洋房老宅游之五”。嗯,同类题材做多了,也该换换口味喽。下期将走出上海,到“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乌镇”转转,欢迎各位继续前来赏光捧场,并祝大家早上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