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本图文所指的老宅,还是上篇所游的张闻天故居。也正因为洛浦是中共的早期领导人,那就免不了要请各位接受一下革命传统教育喽。嗯,看访客的评论内容,可谓喜好不一、见仁见智哦。那现在还是言归正传,在已介绍了故居“红色游”的内涵后,今天再来看看故居园子里的田园风光和老宅中的布局,以及百多年前出现在上海浦东农家里的生活用品和劳作器具。
这些情景重现的图片,对“50、60后”来说,可以勾起自己在童年时的记忆;对“70、80后”而言,则是与旧民居有关的生活场景,来一次穿越时空的视觉对话。下面就请各位欣赏老宅内外的景观:
顺着路牌到老宅。嗯,如此的老式路牌已不多见,也是一景。
来到故居园子前,这是老宅的全貌了。
跨过篱笆就见一片田园景色
走近老宅看看
嗯,灶台也是艺术品。
隔壁是卧室兼起居室啦。衣柜上的文字是:裘藏孔雀;呵呵,有意境。
看看床幔和铜质挂钩
卧室一边的煤油灯,右面的瓷钵派什么用啊?还请有识之士指教哦。
卧室一角的木器家什,上面一个应是提水桶、下面一个也不知为何物呐?
走出卧室,来到了手工织布机前。
织布机前的墙上挂件,不知有何用处?真是孤陋寡闻了。
这应该是漂洗用的啦
看看墙对角的石碾磨
挂在碾磨上方的物件,应该是推架了,只是不知如何安装使用哦?
看完室内,再到门外走走。
老宅一侧是长廊式的屋檐,很有江南的特点,多雨嘛。
长廊尽处是葱郁的凉棚。呵呵,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
长势不错的葡萄藤架
嗯,来个近景,有股丰收的喜悦之情。只是不知口感如何?
哈哈,用眼睛享用完垂涎欲滴的葡萄后,也就要结束喽。最后来张老宅一隅的逆光照,可以隐约看到一点蓝天和白云。
总算游完了故居,义务宣传了相关的党史知识、也展示了乡村老宅的独特风情。下一期有请各位回到浦东开发的前沿“陆家嘴”,看看建造中的世界第三高的摩天大楼,如何啊?愿大家喜欢!(本篇为我的“上海浦东游之三”。)
呵呵,谢谢有识之士迎春花的指教:“织布机前的墙上挂件,就是织布时在机上左右来回穿梭的梭子啊。上面绕着各色的线,可织出不同的色彩”
。嗨,我怎么就忘了呢?曾经在杭州西溪的老宅里,看到过织布人双手来回滑动梭子的演示。只是单个的梭子连成24个为一体,挂在墙上就变成“孤陋寡闻”了。嗯,看来文风有欠严谨哦,真该作自我批评!码字时只想到博友中的“50、60、70、80后”人群,不曾料到还有织过布的“40后”之异军突起呐。哈哈,谨举一例,向博友迎春花深表敬意!(7.19.晨补录)
真诚地欢迎博友间的“互动”,再将烟雨江南的详尽补正贴上:“以前,卧室里的瓷钵往往用来放花生、糕点之类的零食,有盖子,可以防尘、防潮;墙上的梭子架,为了取梭子、配色的方便;高脚盆,不用弯腰就可以洗脚,我小时候在我太外婆家用过。现在想来,它很适合老人;将石碾磨推架尾端的木楔(挂在横梁上的那端)插入石磨左上方木板的圆孔里,手抓横木就可以推磨了”。
嗯,博客真是个增长知识的好载体。大到国家大事、小到生活常识,都能给感兴趣的博友带来快乐!哈哈,我这个“有业游民”留下的问题可不是为了吊博上游客的胃口哦,倒却是有所不知呐。承蒙访客的热心赐教,让我长见识啦。不胜感谢!(7.19.午补录)
相关链接:上海经典民居——石库门(组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