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从大坟堡到大安区-——自贡地名之二

(2020-07-18 15:39:07)
标签:

四川自贡

大安区

图片

欣赏

分类: 转载文章
(转)从大坟堡到大安区-——自贡地名之二(转)从大坟堡到大安区-——自贡地名之二大安,顾名思义“大吉大安”。难怪叫大安的地方不少:吉林省白城有一个大安市,台湾台北市有个大安区,台湾中部还有一条大安溪,河北省赵县有一个大安乡,重庆永川区和广东省汕尾市以及广西贵港市分别都有一个大安镇。

         在叫大安的地方中,四川省自贡大安区不能不提到。人口仅45万,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曾是自贡的老工业城区,江姐故里,恐龙之乡,境内矗立着世界第一口人工钻凿的超千米盐井——燊海井引人瞩目,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资源使这块土地留下过历代名人的足迹,可是这座有着“大安”吉祥名称的城区原来竟叫“大坟堡”。我们不妨追根朔源,从大安地名的演绎中管中窥豹,看看千年盐都一段重要的历史变迁。
(转)从大坟堡到大安区-——自贡地名之二


         明末清初以来自贡大安区地名和行政建制经历了“堡”,“垱”,“镇”,“区”四个阶段。

          “堡”,明末清初的两座大坟堡。那时,今天大安区凉水井往下至仁和路一带,名叫长冲(丘陵中狭长的山谷)。冲上冲下,庄稼茂盛,两边山上,树大成林,在冲侧中部有一座大坟堡,由泥土堆砌而成,坟前立有一块一人多高的石碑,碑前是一个宽敞的坟坝。由于石碑早毁,坟主何名?坟葬何时?均无文字记载。随着盐井的钻凿,井盐生产的发展,每天数以千计的“盐担子”、挑夫、“驮马帮”前来贩运盐巴并顺便运来煤炭、大米、日用百货,以及四乡农民出售牛、羊、猪,鸡、鸭、草料等,都利用这坟坝作为当时的交易活动场所。另一座坟堡叫阮家大坟,相传为明朝一品官员之墓,在今大高路农贸市场的半山坡上,凿山为穴,砌石为墓,坟堡高大,气势恢宏;坟前有宽阔的拜祭台,并建有四脚牌坊和全国罕有的八脚牌坊各一座。按照官场惯例,一些盐商仕绅则认为阮家大坟名望极高,是地名的来源,但采访民间,健在的老人根据世代相传,认为前者临近井场,且是众多盐工、四乡农民和来往商贩进行交易、活动之地,因此才是大坟堡地名的真正由来。
(转)从大坟堡到大安区-——自贡地名之二

(转)从大坟堡到大安区-——自贡地名之二


           当年,就在这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在两座大坟堡的旁边,先后共打盐井198口,长冲两侧渐渐建起房屋,为盐业生产服务的手工业作坊,以及茶旅商店相继兴起,逐步形成街市,经济日益繁荣。外来民间艺人卖唱的,以及江湖术士卖打药的,测字算命的,摆摊赌博的,甚至逢年过节,搭台唱戏等活动,均在大坟堡坝里进行,热闹异常,故人们又称这里为“扯谎坝”,许多盐工劳动之余相约到扯谎坝去耍,就是指大坟堡。
           ——可见,大坟堡最初是一个集市的称谓,却被沿袭称呼了200多年,根深蒂固,发展缓慢也可见一斑。

            “垱”,清朝设盐场为“五垱”。 其实,千年盐都自贡的前身是“富荣(富顺、荣县)盐场”的一部分,清同治十年的1871年夏,时任富顺县令的吴鼎立,遍访风土民情,盐商富绅,对山川人物循名核实,写了一本著名的《自流井风物名实说》,这位自贡“老领导”是河南固始人,用现在的说法是跨省交流任职的干部,没想到他竟为当地做了一件名垂千古的好事。文中记载:为利于区别和地域管理,遂将既产盐卤,又产天然气的自流井地区所属盐井井场分为五段,即五垱,其中,由东岳庙桥头至大安、久安二寨,以及由寨至斜石塔、转至马冲口、高硐、沙鱼坝这一段的盐井井场叫“仙骡垱”,后改名“新垱”(即大坟堡),所属各垱开始建制,设垱首。

              ——这里,大安的地名已经初露端倪,只不过还蕴藏在一个曾被“李(永和)蓝(朝鼎)义军”反复攻打的著名山寨之中。

(转)从大坟堡到大安区-——自贡地名之二

(转)从大坟堡到大安区-——自贡地名之二

             “镇”,民国开始出现了地方行政机构。第一,新垱镇,清朝的“新垱”挡不住辛亥革命的步伐,40多年后的民国初年,这里正式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大坟堡地区成立为“新垱镇”,驻地大坟堡。第二,大坟堡镇,又过了20多年,出现了四川建制的重大转折,民国28年(1939年)9月12日,因盐设市成立了自贡市,直隶四川省,自流井所辖的“五垱”,从富顺县全部划归自贡市,其中,新垱镇更名为大坟堡镇。第三,大文堡镇。民国30年(1941年)8月,四川省主席张群前来自贡市,视察大坟堡盐场时认为大坟堡名称不雅,官方人士深以为然,遂将“坟”字去掉土旁,更名为大文堡,于次年正式命名大文堡镇,但广大盐工和群众仍习称大坟堡。

             ——官方文雅的大文堡始终不敌民间土气的大坟堡,再次彰显出地名称谓往往无视“雅俗”的特性,它的传承在代代老百姓的习惯之中,就像百姓喜欢叫小名:狗蛋,马儿,歪嘴一样,方便。
            “区”,建国前后两段不同的区。第一段,建国前,民国33年(1944年)12月,改乡镇为区建制,大文堡镇编为市属第六区:东至柑子坳,南临大安寨,西连豆芽湾,北接马冲口,区公所驻望竹湾,后迁下街“生财井”背后。第二段,建国后,1949年12月5日自贡市和平解放,次年3月,自贡市人民政府进行区划调整,将原来的第六、第七区合并成为了第三区。没想到3年以后的1953年1月按地域名称改名,又回到了明清以来人们习惯的大坟堡称谓,改名为大坟堡区,区人民政府驻地:大坟堡。

           直到1955年8月5日,自贡市人民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认为:大坟堡系封建地主死后安葬于此而得名,解放后沿用至今,很不恰当。遂报经四川省人委会批准,于8月20日,将大坟堡区定名为大安区(取境内盐商居住的大安寨之名)区政府驻地迁广华山。同时,将大坟堡定名大安街。

(转)从大坟堡到大安区-——自贡地名之二

(转)从大坟堡到大安区-——自贡地名之二

             ——至此,大安区这个名字又过了56个春秋,但不知道今后的某一天又会不会被改掉。

           自贡市的四个区,直接用盐井命名的有自流井区和贡井区,大安区表面不沾盐,其实,盐味更为浓厚。在自贡,几乎所有的其他小地名都浸透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井盐味”。我们透过一长串老地名,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幅幅自贡2000多年井盐开发的历史画卷。自贡地名,承载着自贡的历史文化,成为自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就了这座城市的独特品格和气质,成就了这座川南都会的个性特征。

(转)从大坟堡到大安区-——自贡地名之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