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盐运古道第一滩”——艾叶滩

(2020-01-07 21:45:45)
标签:

四川自贡

艾叶镇

历史

图片

欣赏

分类: 旅游
“盐运古道第一滩”——艾叶滩
“盐运古道第一滩”——艾叶滩“盐运古道第一滩”——艾叶滩四川自贡的艾叶滩被誉为“盐运古道第一滩”,是旭水河—釜溪河上第一大石滩,长200余米、宽50余米,出露侏罗系沙溪庙组浅黄色砂岩,在水流长期冲刷侵蚀作用下,河滩上发育壶穴景观,河岸发育溶蚀空洞。清代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为方便运盐船只、木筏直接翻滩,减少转运,在艾叶石滩上开凿出宽4.2米、长约163米的船槽,形成行船甬道。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为提高水位,便利船只通行,又修筑平康堰闸。艾叶滩码头由上、下两个码头构成,占地面积650平方米,是古贡井最大的码头,也是贡井地区现存最完整的盐业交通运输工程。
“盐运古道第一滩”——艾叶滩



“盐运古道第一滩”——艾叶滩

“盐运古道第一滩”——艾叶滩

“盐运古道第一滩”——艾叶滩

“盐运古道第一滩”——艾叶滩

“盐运古道第一滩”——艾叶滩

“盐运古道第一滩”——艾叶滩

“盐运古道第一滩”——艾叶滩


“盐运古道第一滩”——艾叶滩

 

 

        史载,可上溯到北周武帝时期(561—578年)大公井开凿之后,汉时便有土著人依艾叶石滩而居。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随着顿钻技术的出现,流经艾叶的旭水河两岸井灶日增,其制盐工艺也从原始的烧柴草发展到夹杂用煤煮盐。元代,这里的襄汉流民遍凿私井。

       清末民初至抗战时期,艾叶镇成为自贡骨干产盐区之一。截至上世纪四十年代,艾叶镇共有盐井、盐灶165所,日产卤水约2000立方、天然气15万立方、火花盐200吨、火巴盐100吨、炭花盐140吨、炭巴盐100吨左右,各项均占西场(主要范围为今贡井)所产之80%左右、自贡之40%左右。当时,艾叶镇天车林立,井灶密布,笕管纵横,蒸气蔽日,机车提卤隆隆作响,盐工船民号子震天,成为富荣盐场西端井盐生产第一重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