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守十天带给孩子的惊人“变化”

(2010-02-23 15:14:15)
标签:

留守

后遗症

回老家

恐惧

逆反

抵触

陪伴

育儿

分类: 皮皮成长

    这些天,在被孩子的一些巧言妙语百般感动的同时,内心也有一种隐隐解不开的愁绪,孩子说出来的一些话,让人欢喜让人忧,更多的则是沉思和不解。这些,很大程度上缘于我元旦期间把孩子留守老家十天带来的变化。

    1、在老家没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十天产生了“回老家恐惧症”。

    自从1月13号从老家来上海后,每次我们提到“回老家”这个词眼,康康的第一反应就是:“宝宝不回老家,宝宝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年前在家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回不回老家过年的话题,每次大人在前面说完,康康就会跟着一遍遍地重申自己不回老家。虽然在老家的十天,爷爷奶奶和二伯老妈对康康疼爱有加,呵护倍至,可是,康妈深深理解那十天来,自己和孩子心灵的煎熬,特别是每次讲完电话后康康伤心的哭声时,那种揪心的痛,偶尔会问起康康不回家的缘由,孩子也会给出意料之中的答案:“宝宝回老家就找不到爸爸妈妈了”。

    2对“家”的概念有了另一个层次的理解,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最好,有爸爸妈妈的家才是自己家。

    虽然二伯的家150多平米,宽敞舒适,出门有车代步,周边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环境宜人,是理想的居住之地,可在两岁的康康眼里,时不时会在奶奶故意逗弄说带他一起回老家的话题时来上一句:“二伯家不好,宝宝自己家好,这是宝宝自己家”,真如古话所说:“金窝银窝,赶不上自己的草窝”,是啊,在孩子眼里,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哪里都是家,条件再苦环境再差也是自己的家好,正如我们二三十平米的小窝在康康的眼里依然是“宝宝家好,宝宝自己家好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好玩。”

    一天中午康康和妈妈奶奶一起聊天,康康看妈妈和自己都戴着围巾,高兴地说:“妈妈有围巾,宝宝自己也有围巾”,康妈在后面说了句奶奶没有围巾怎么办啊?原以为康康会说自己或妈妈给奶奶买条围巾吧,可康康的回答让康妈和奶奶大出意料“奶奶没有围巾就到二伯家去拿”,我的天啦,康妈一听这话怎么都不像两岁的孩子说的,倒像大人教的啊,可康妈发誓虽然脾气不好,可在为人处事,尤其是自家人面前从来不会计较这些事,更别人这样去误导孩子了,心里一阵唏嘘。

http://s13/middle/484bbcc9g80dfc370863c&690

    3、奶奶时常念叨着带他回老家以致于对奶奶有种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康康25个月了,其中有22月的日子一直有奶奶陪伴在身边,尤其是康爸康妈上班的日子,奶奶就成了他的全职保姆,尽管几个月以前,在康妈去上班的时候也会有康康在后面吵着要跟班的情形,可是,留守老家再回上海的这一个多月,这样的现象更甚,康爸康妈在家的日子几乎不和奶奶亲近,除了面对面的说话,从来不让奶奶抱,不和奶奶一起坐,甚至连奶奶说的话也会故意在后面和他斗嘴。

    比如:奶奶在前面说准备吃饭了,康康立即回应“不吃饭,就不吃饭”,奶奶说跟我一起出去玩吧,康康会说“不去,要和妈妈一起去玩”,奶奶让跟她一起坐着玩,看电视或者做什么事情,康康立马会说:“不好,不好,就不好。”,就连奶奶鼓励他说好好吃饭长高高,也会被康康在后面驳以“不吃饭,不长高高”,那语气是空前的坚定有力。早上康康拿着天线宝宝的气球在玩,奶奶好心提醒说要拿好啊,小心松开飞跑了你就没有玩的了,康康又说道:“不拿好,宝宝松开让他飞掉”,气得人哭笑不得。

这孩子,怎么在奶奶面前,整个一大逆不道的倔小子啊?

    这所有的种种,康妈看在眼里,更疼在心里。

    4、对奶奶近而不亲。尽管奶奶对康康疼爱有加,可孩子的心理却有了一道无形的隔阂。

    还有,如果康康的奶奶一前一后进门的话,康康经常从前面跑进来然后猛地把门关上说:“不要奶奶进来”,即使强行推门进来了,也要边拉着奶奶边说“奶奶出去吧。”尽管康妈一再的教育康康,可种种行为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下午四口人同时出门,康康赶紧钻到康妈怀里说:“妈妈快抱宝宝,宝宝怕奶奶抱走了。”

    尽管孩子的话是戏言,可我知道,奶奶的心里也有很多的委屈,60多岁的老人,一个人千里迢迢来到举目无亲的大上海给我们带孩子,没有爷爷的陪伴不说,每天像保姆一样为我们洗碗做饭带孩子做家务,除了我们,身边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出门不识字,电话也不会打,内心的孤苦和不适无人理解,再加上我和老公的脾气不好,也没少让她为我们操心,想到这里,心里感激的同时又有种隐隐的酸痛,正如奶奶常说的:为的是名气,为的是自己的孙子,不想被外人评论说自己天天在家玩也不来带自己的孙子,更为了我们年轻气盛时能安心多挣几个钱。

    相处两年了,和奶奶之间偶尔会因为育儿观念而发生一些不快,直到现在,才慢慢的醒悟过来,才更深刻的体会到老人的不易,才深刻意识亲人对我们的爱是如山高似海深永远无法丈量,这几年,是他们一路的扶持和理解才让我们的生活渐渐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在前进。
http://s10/middle/484bbcc9g80dfc5cf7469&690

    昨天晚上哄睡,康妈和康康无意间的对话又让康妈想了好多,甚至又联想到留守带给孩子的影响。

    哄睡时康妈康妈和康康的对话如下:

康妈:妈妈最喜欢宝宝了。

康康:爸爸不喜欢宝宝

康妈:那爸爸喜欢谁?

康康:爸爸喜欢奶奶

康妈:爸爸喜欢宝宝。

康康:不是,爸爸不喜欢宝宝,喜欢奶奶

康妈:那奶奶喜欢谁?

康康:奶奶喜欢爸爸

康妈:谁说的?奶奶也喜欢宝宝。

康康:不是的,奶奶喜欢爸爸,不喜欢宝宝

    康妈不解,只好又小声说了一遍:妈妈最喜欢宝宝,宝宝睡觉吧,明天起床后妈妈给宝宝讲个好听的故事。

    可是,这几句话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尤其在我家,康爸脾气不好,嘴巴也不会哄人不会说话,都说隔代亲,此话一上噗也不假,奶奶对康康是掏心掏肺,对康爸更多的是训斥和指责,真不知道两岁的康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不是无意似是有意。

    仔细想来,或许是一种成长进步,更多的可能是元旦期间把孩子放在老家呆了十天留下的“后遗症”。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庆幸和遗憾。庆幸的是仅仅只有十天,还没有影响到孩子的性格。遗憾的是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多少留下了一些难以抹除的阴影,以致于“谈回老家色变”和格外的粘爸爸妈妈。

    经历告诉我们:尽管我万分理解老人带孩子的艰辛和不易,甚至百依百顺掏心掏肺,我也百般感激他们的理解支持和无私帮助,可是孩子的心灵世界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才更加完美更加快乐,物质的满足和迁就代替不了心灵的缺憾,我更不能为了并不可观的经济收入而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即使以后的日子再苦再累,我也要努力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尽力陪伴孩子的每一天,不再让他成为“留守孩童”。

http://s3/middle/484bbcc9g8052ab69542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