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孙家境孙氏望族(一)

(2017-08-04 09:35:50)
标签:

转载

分类: 辉言辉语
天台孙氏是从姚江迁来的,当时的孙家境属于姚江(今余姚)

孙家境孙氏望族

                          (一)                       

孙家境孙氏五代时自睦州徙居余姚烛溪湖西北,奉后唐明宗朝三司使孙岳为始祖。孙岳(?—934)强干有才用,历官颍州刺史、凤州节度使,后举为三司使,为维护国家统一殉难,赠太尉、齐国公,《旧五代史·唐书四十五》有传。旧时,烛溪湖西北莲花峰有孙大将军墓,子孙为守墓而留居于此,乡人称其地为孙家尖。

当时孙氏一门家境贫寒,以“力田自业”,直到第六世子昇出家为僧,才始识文字。他识见不凡,兼通儒书,后来回家安葬父母,守冢三年,就招集侄儿讲授《论语》、《孟子》、《诗经》、《礼记》,“蕲变其家为儒”。

子昇的侄子畴与介二人,后来又从乡醇儒胡宗伋读书,益振家声。作为醇儒胡宗伋的高座弟子,孙介对姚江实学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津梁之功。他躬行笃学,乐道知命,是南宋初年姚江著名的实学家。三个儿子禀承其深醇的学风品性遗传,又得到后天的严格家教,出落得气宇轩昂,书香萦萦,皆以文学知名当世。长子应求,字季得,号伯起,以家学中淳熙丁酉(1177)省元,不求禄仕,以耕读自娱。次子应符,字季信,号仲潜,好运图之学,著有《历代帝王纂要谱括》二卷、《幼学须知》(一作《初学须知》)五卷及《家塾蒙求》等。幼子应时,字季和,号烛湖,登淳熙乙未(1175)进士,授台州黄岩尉,历仕至邵武军通判。应时少从陆九渊悟心性之学,及长转益朱熹、吕祖谦、张栻等大家,理学、经济、文章并著,是南宋儒林的著名人物,也是姚江心学的开山之祖,学者尊称为烛湖先生,有《烛湖集》二十卷传世。应时子祖开,特旨补下州文学,历官新婺州浦江县主簿,转司理;侄祖祐登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历官监华州西岳庙武学博士,授通直郎,与永嘉学派大家叶适颇有交谊;从侄世敏,宝庆间举人,由判院至武翼大夫。世敏子覃,为宋燕王郡马;侄革,咸淳间进士,历阶奉议大夫。祖祐从侄时佺,恩授承信郎,充平江府节制司准备使。时佺子梦高,任云南副使。

这样,经过七八代人近二百余年的不断积累和苦心经营,孙氏一族在南宋晚期终于由寒门细族上升为余姚县的名门望族。烛溪湖西北一隅山阻水隔,已经不适宜家族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就陆续迁居到地势开阔的烛溪湖东,并以旧里谐音将新的居住地命名为为孙家境。

元末明初之际,孙家境孙氏已经繁衍至十五世,支派繁复,十三世孙原彝博求方册,证以谱乘,首次修立了宗谱。该谱于明代又续修五次,分别为正统、天顺、正德、嘉靖、万历谱。到万历年间,孙家境孙氏家族在本地已经有丁口四千余,分为中宅、东宅、旧宅、外宅和新宅。其中旧宅十五世子孙鼒行者九人,新宅十五世子孙恒行者十人,合称“九鼒十恒”。其他远则云南、直隶,近则舟山、杭州,附近又有昌化、嵊县、绍兴、余姚、慈溪、马堰、上林、烛湖等派,这些迁居他乡异地的又有千余人。当时,整个孙氏家族共有进士、举人、贡生、监生、庠生、吏员、缙绅等百余人,俨然成为姚江巨族。

明代中后期的一百五十多年间,孙家境孙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亲属组织,其势力包括地方上的崇高社会声望,在全国政治上相当程度的影响力,以及书香世家的学术名声都已具备一定强度,家族发展达到鼎盛。其人才之众,影响之大,真可谓空前绝后。岂止是“姚江望族,咸诵说王、孙”,更有“国朝二百余年来,海内仅此一家而已”的赞叹。因此,总是被推到时代风云变幻的风口浪尖上,当时那些重大的社会事件多与孙家境孙氏密切相关,不仅是作为直接当事人出场,更是以主要人物的身份参与其中。如“宸濠之叛”中的孙燧,“抗倭援朝”中的孙鑛,“东林党争”中的孙鑨,“争国本”中的孙如法,“晚明三大案”中的孙如游,“鲁王抗清”中的孙嘉绩等。

这些彪炳明史的人物,无一不是进士出身,可见科举仕宦是家族繁荣的必要条件。有明一朝,孙家境孙氏共出进士十六人。从数量上看并不是特别多,但质量却非常高。其中有孙清、孙陞两名榜眼,孙鑛为万历甲戌会元,孙清、孙陞、孙铤、孙如游先后入选翰林,还有“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尚书”、“三代三品九卿”、“祖孙位登台阁”、“祖孙三代得谥”等显望。

明代孙家境的第一位进士是孙泓,永乐二十二年(1424)登第,官拜御史,再次开启了孙家境官宦世家的门楣。随即,孙泓的侄孙孙燧,于弘治五年考中浙江乡试经魁,次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从此揭开孙氏六世盛名的帷幕。孙燧历任福建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以才节著称,政誉清廉。正德十年,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江西。适逢宁王朱宸濠图谋作乱,孙燧坚决不愿苟,并积极做好战御防备,结果被宁王设计谋害。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忠烈。孙燧死难南昌,对于刚崭露头角的孙氏家族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但他的道德、文章和事功,尤其是人格魅力,对孙氏家族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一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族人的观念,规范着族人的行为,感召着族人的理念,使之常常有意无意地加以比照和型仰。故而忠烈自有天报,后来竟蕴育出一个明代首屈一指的望族。

孙燧的三个儿子,个个学有所长,声名显扬。

长子孙堪(14831553),字志健,号伯泉,弱冠补学宫弟子,不仅擅长科举制艺,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文才之外,他臂力强健,善骑射,乡里父老无不称赞“孙伯子文武才”!后承父难荫,为锦衣卫正千户。嘉靖五年武会试第一名,晋署指挥同知,官至都督佥事。次子孙墀(14891556),字志朝,号仲泉,丰仪俊伟,问学饶富,后受督学礼聘,至杭州万松书院主持讲席。嘉靖二十二年选贡,授中书舍人,迁大理寺正,官至尚宝卿。幼子孙陞(15011560),字志高,号季泉,嘉靖十四年殿试一甲第二名,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恪。伯季兄弟二人,先后取得文武双科冠冕,这在科举史上是一大盛事,以致明代大学士徐阶由衷赞叹 “以文武科相继魁天下,凡称世家,未有过焉者也”。

孙燧的第三代,丁口众多,仕宦尤众。

大房独子孙钰(15231573),字文鼎,号剑峰,以祖荫袭锦衣卫正千户,嘉靖三十三年武进士,署指挥同知,官至都督同知。二房有四子。孙镆字文英,号砺峰,以父荫官光禄寺署丞。孙钶字文济,号容峰,官晋州判官。孙鎡字文畊,号霁峰,嘉靖二十二年举人,累官岳州府同知。孙鏊字文器,号端峰,官上林苑丞。三房有五子。孙鑨(15251549),字文中,号立峰,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武库主事,历武选郎中、光禄寺卿,累官至吏部尚书。为官清正廉节,名震天下,与陆光祖、陈有年并称“浙中三贤太宰”,卒赠太子太保,谥清简。孙铤(15281570),字文和,号正峰,嘉靖二十八年顺天解元,四年后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分校《永乐大典》,历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孙錝(15371592),字文秉,号鹤峰,隆庆二年进士,历官福建道监察御史、江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终太仆寺正卿。孙鑛(15431613),字文融,号月峰,万历二年会试第一,历吏部文选司郎中,澄清铨法,颇有声誉。累进兵部侍郎,加右都御使经略朝鲜,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参赞机务。孙镶号奇峰,顺天府庠生,早卒。

孙燧第四代中,入仕人数虽多于,除了余姚三阁老之一的孙如游外,大多官位不显。

孙钰长子如津,字宗济,号宝湖,袭锦衣卫正千户,隆庆二年(1568)武进士,官至都督佥事。幼子如泽,号碧湖,官锦衣卫百户。孙镆次子如瀛,字宗洲,号望湖,三科武举,历升云南掌印都督指挥佥事。幼子如昶,号清湖,万历二十年武进士,举辽海军务赞事。孙钶长子如汉,字宗珉,号梅湖,为三团营台把总。次子如汤,字宗启,号晴湖,为浙江军门把总。孙鏊长子如游(15491624),字宗文,又字景文、景贤,号鉴湖,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神宗皇帝死后,以顾命大臣辅佐光宗。熹宗即位,以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及卒,赠少保,谥文恭。孙如游历仕三朝,位登台阁,受顾命之任,名重一时,但回天乏力。次子如浙,字宗信,号曲水,为鸿胪寺序班。孙鑨长子如法(15591616),字世行,号俟居,万历十一年进士,官刑部主事,卒赠太常寺少卿。次子如洵(15641631),字世笃,号木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晋员外郎,终山东参政。孙铤长子如泟,字一之,号苇航,又号仁宅,万历十九年举人,官陕西巩昌府同知。次子如洹,字世清,号孝里,官顺天府府尹。孙錝三子如淇,字辅之,以祖荫官生,任中书舍人。孙鑛嗣子如濂,即孙錝次子,字景月,号白湖,以官生任巩昌县通判。

孙燧第五代,不但入仕人数少于上一代,行迹亦晦。

如源子应枢,万历十七年武会魁,袭锦衣卫正千户,晋指挥佥事,卒赠指挥同知。如瀛次子应柏,锦衣卫冠带小旗。四子应朴,兵部将林官。如汉长子应桥,云骑尉,观海卫右所镇抚。次子应柱,海道听用官。四子应栋,万历三十七年武会元,官至明威将军,凤阳留守司都司佥书。五子应槃,鸿胪寺序班。如游长子应本,以父荫授国子监典簿,历官至工部郎中。如法嗣子以延,即如洵次子,承父荫授刑部主事。如洵长子以衡,荫选广东廉州府判,历官云南按察司副使。如濂长子以德,由恩生任中府参军,赠朝议大夫、户部郎中。

孙燧第六代,已经身处明末风雨飘摇之际,惟孙如游之孙、孙应本之子孙嘉绩尚能在正史上留下一笔。

孙嘉绩(16041646),字辅之,号硕肤,崇祯十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历兵部郎中。明亡,福王起为九江道兵备佥事。孙嘉绩在浙东首举抗清义旗,邀同县熊汝霖共同治军,数日内从者如云。鲁王晋其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视义师。孙嘉绩毁家纾难,亲冒矢石,功勋卓著,晋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清顺治三年(1646),因忧劳过度病逝舟山,年仅四十六岁。鲁王追赠太保,赐祭九坛,谥忠襄。孙嘉绩不辞螳臂,高举抗清义旗,仿佛喋血夕阳,以生命之光绚烂了孙氏家族最后的辉煌。

其他第六代子孙,入仕者尚有:长房光显,袭锦衣卫正千户;光烈,袭锦衣卫正千户,官至提督街道西司房都指挥使。二房光祉,万历十三年顺天武解元,万历四十四年武进士,任锦衣卫正千户;光禄,临山卫锦衣把总;光祖,万历三十七年浙江武解元,万历四十一年武进士,授万全都司;光德,承荫授中书舍人;光灏,承荫授中书舍人,官至四川石阡府知府。三房兆熙,由荫生任通政司经历;兆勋,授中书舍人;晃,由监生题授参军;扬,任福建漳州府知府。

孙燧第七代,已是强鲁之末。长房安疆,袭锦衣卫正千户,授东宫侍卫一等带刀控马官舍;肇疆,袭锦衣卫正千户;守疆,袭锦衣卫东宫侍卫官舍;开疆,袭锦衣卫东宫侍卫官舍;宝疆,袭锦衣卫东宫侍卫控马舍人;定疆,袭锦衣卫东宫侍卫;理疆,锦衣卫东宫侍卫。二房嵩,孙嘉绩长子,一名延龄,授中书舍人,历官南明鲁王监国户部尚书。

民间有“横河孙家境,纱帽八百顶”之说,还盛传孙家境的官有“一斗芝麻,一斗绿豆”那么多。在明代众多的官吏之中,除了孙泓和孙燧一家外,属于其他房派的进士尚有五位,分别是:孙清,字直卿,号平泉,弘治十一年顺天解元,弘治十五年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山西提学副使。孙佳,字志完,号舜泉,嘉靖十九年顺天乡试亚魁,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南京刑部主事。孙坊,字志礼,号真泉,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刑部郎中。孙大霖,字汝济,号双湖,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刑部员外郎,恤巡山东。孙健,万历二年进士,历官山东海防兵备副使。举人十二名。孙珩,景泰七年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博士。孙兰,景泰七年举人,历太原、平阳、兴化三府同知。孙翥,正德十四年举人,福建佥宪,分巡武平道。孙一清,正德十四年举人。孙翰,正德间举人,官知县。孙如淮,嘉靖二十八年举人。孙錡,嘉靖三十七年举人,滁州知州。孙应龙,万历十三年浙江乡试经魁,历山东莱芜、直隶颖上知县。孙鉝,万历十三年举人,工部员外郎。孙唫,万历十三年举人。孙在,万历四十六年举人,官知州。孙时衡,崇祯六年举人。贡举入仕有十二人。孙彬,天顺五年岁贡,任南昌训导,升景州、曲阜、辉县教谕。孙煌,正德十四年贡生,歙县武平教谕。孙赞,弘治间贡生。孙通,由州学岁贡任光州训导,改湖口教谕。孙谏,由例贡授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二尹。孙国昌,由例贡授凤阳留守左卫经历。孙维渊,由岁贡生三任教谕。孙如汕,由贡生官教谕,历江南庐州知府。孙如淳,由廪贡生任山东驿县丞。孙弥光,万历间贡生。孙如浣,由岁贡例加光禄寺典簿。孙如澦,由岁贡生任县丞。

另有武科入仕的武进士十名:孙骥,隆庆二年武进士,殿前指挥。孙铨,隆庆四年武魁。孙镳,万历二年武会魁,江南都督同知。万历十七年孙如湋,万历十七年武魁。孙应桓,万历二十五年武进士。孙应枟,万历三十一年江西武解元,万历三十四年武魁。孙如源,万历四十四年武魁。孙文亮,万历间武进士,山东临青协副将。孙宪忠,万历间武进士,陕西甘肃肃州西协副将。孙承乾,崇祯十三年武进士,江西南湖营都司佥。此外还有武举人十一名。    

明代族内其他仕宦有:孙文光,南京工部郎中。孙惟忠,甘肃按察使司。孙懋忠,守备。孙愈忠,云南布政使司。孙承韬,通州总兵。孙承勋,江南庐州营都司。以及教谕三人,主簿六人,县丞六人,经历三人,巡检十人,典史十一人,其他仓官、医官、司狱、吏目等杂职二十四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