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电影《空房间》的镜头[原创]

(2006-06-24 23:57:10)
分类: 电影是需要奋斗的东西

  经过对电影《空房间》的反复观看,发现金基德导演在拍摄中所运用的镜头种类比较一致,在表达类似的场景时运用的镜头类型和拍摄方法类似。由于电影的镜头选择,是表达电影内涵和基调的主要方面,所以还是要从电影全局来分析。

应该和金基德的遭遇,成长过程有关,他拍的电影不是娱乐化的,派电影的目的只是为了自我表达。由于其从小有一种不被肯定的经历,导致他的电影是希望别人可以关注一些被忽略的生命,根据资料,据说他这种强烈的欲望从《空房间》来看已经趋于平和,但我看来,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眼神仍旧锐利。

从整个电影的基调来看,用我看到一句话来表达我的想法是比较贴切的:在悲悯和顽强中夹杂着人生的喜悦。整部电影给人感觉冷静,有些压抑,也有些诡异。最后较完满却又富有哲理的结尾明确了梦幻的感觉。而这些都要由个性人物的塑造来实现,塑造人物,明显需要镜头,表演的配合。

以下我就来浅析下《空房间》的镜头。

首先比较典型的是主观镜头的运用:

在电影中,主观镜头主要用在了两个地方。第一个是当男主角第一次进入女主角的家中时,女主人公在暗处,男主人公在明处,所以导演选择用主观镜头,主观者是女主人公。第二次是当男主人公在监狱里练就了躲在人身后(180度后)不被人看见的能力后,当男主角再次进入以前和女主角去过的地方时,导演又用了主观镜头。此次的主观者为男主人公。

主观镜头是一个常被使用的镜头类型,可以让观众进入角色和剧情。在《空房间》中,主观镜头让观众成为了电影中的角色,一般来说,主观镜头所用的画框设计和景别安排会比较特别,但也分外真实。引人入胜。在《空房间》中,女主角的主观镜头以长镜头为主,和她当时压抑的心理一致。而男主人公的主观镜头就有些诡异,以摇镜头为主,反映其灵活的现实。

第二个要说的是一个很普通的镜头安排,即入画,出画。入画即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出画则相反:拍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经过反复观看电影,我惊讶得发现,金基德用了许多类似的拍摄方式。一般是场面先出现,过了3-5秒中人物再进入画面,或者是次要人物先出现在画面中,再由主要人物入画。入画和出画有许多作用,比如,它可以帮助进行软过度,除此之外,从金的《空房间》中,我还觉得,入画有,表现人物个性的作用。

《空房间》中过度的方式大致有这几种:1入画+特写 2入画+全景 3 入画+摇 另外还有特写+拉的手法。比如男主人公被打那场戏中,最后就是用人物入画再摇入主要画框的手法。

而表现人物个性,我觉得和人物入画的时机和速度有关,比如,当男主角想拍照(自拍)的时候,女主人公突然平稳较快地从左侧入画,令人以外,同时,女主人公平淡的表情之下,我们体会到了他急切想成为为生活(男主人)一部分的心情。

对于入画、出画,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当主要人物进入画框之后,我们所看到的画面是主要画面,明显感觉较好。而在人物进入之前,画面是不完美的。让人很明白地了解怎样是导演有准备的安排。

第三个想提到的镜头概念是变焦拍摄:在空房间中,几乎所有的人物对话都是用这种变焦拍摄来表达的,电影中的对话比较少,还有些是一人说话,当另一方有所反映时,也是用的变焦拍摄来表达的,电影中的对话比较少,还有些是一人说话,当另一方有所反映时,也是用的变焦拍摄。比如:一对出游归来的夫妇出游而归,妻子坐在地上,丈夫坐在其身后的沙发上时对话的拍摄。还有,当女主人公的丈夫告诉主人公男主人公逃走了之后,女主人公出现在丈夫身后,表现出惊讶,于是焦点到了后景。

不过变焦拍摄要注意,如果人和人之间是正面交流是很难用的。在《空房间》中,人和人的交流都具有暗寓,一般只是表达观点,或者因冲突无法对视。所以,导演之左翼多用变焦拍摄而不用蒙太奇,和电影中对话的性质特点有很重要的关系。

接下来想说的是,电影中运用的镜头拍摄类型不是很多,而主要的拍摄方式是摇。包括前面所说的主观镜头,入画,出画,都有和摇相结合。因为电影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又是一部冷静的文艺片,主题也不是很高调,用太多的拍摄手法并不利于电影的表现,而就摇而言,导演也避免了大角度的拍摄,一般就是从部分到整体,由次要到主要的过度,以及人物行动趋势的交代。比如,当主人公到达某个地方的时候,导演所用的手法总是:先是静止的背景,再是人入画,再是随人物小摇一下,进入主要画面,然后开始表现。几乎电影中的地点转换都用这种方式,单调,却符合电影拍摄的要求。

此外,电影中也有另外一些镜头:比如导演用了许多次人物仰拍,几乎对男主人公都是仰拍,只有在监狱里被打时才用了俯拍。还有,电影中的主要线索高尔夫球,在拍摄时,运用了景致镜头和甩镜头相结合的手法。是冷静的旁观,又能表现出高尔夫球的速度和力量。合适的镜头。

最后想说的是,导演虽然用了一些镜头类型,但最多使用的还是静止的镜头,这些镜头一般短于30秒,应该不属于长镜头,但它常出现。比如,几乎每次男主人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熟悉环境时,摄像机一般设在房间的角落,稍稍在身高以上,冷静地表现男主人公所做的事,在静止的镜头中适时加如人物帘布的特写,使得观众有一种客观和主观心理同时了解的效果,过多的手法和切换的使用,很难得让人静下心来。《空房间》的镜头不是很长,又能让人静心观摩,这反映出导演很强的把握电影节奏的能力。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它没有什么对话,它没有什么对话,有人说它是靠图象取胜的电影,这句话足以反映出导演的功力了。当然,电影的音乐也是值得称道的一个方面,虽然说此文以表述电影镜头为主,但《空房间》的音乐对电影的节奏有很大的影响,没有音乐的话,恐怕,这样的电影会少了些连贯性,少了份人情味吧。

适时的主观镜头,入画,出画和其他手法的结合运用,变焦拍摄的中心人物转换,还有摇、甩等手法的运用。〈空房间〉的拍摄有一定的规律,也可称之为特点,但它不是单调的,经典的剧本,人物的气质,我想说的是,金基德给他的电影用了最合适的镜头,这才是出色的导演的出色之处。

 

 

感谢你坚持看完我的期末习作,Thanks for reading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