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影是需要奋斗的东西 |
这个学期看了一些片子,因为专业的缘故,我发现,其实不停得看片其实是件很累的事,我高三的同桌对电影似乎很有研究,和他聊了我的感受,他说,看电影的乐趣其实就是累并快乐着.
在看过的片子里最喜欢的是陈凯歌的《孩子王》,记得老师当时在放片之前笑称这部电影很枯燥。可是看完之后,我发现这不仅不是一部枯燥的电影,反而让我为之惊叹,叹什么呢?记得在写拉片笔记的时候,我说过:“从《孩子王》中,我领悟到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崛起是有其根源的。”而这个根源,归根到底应该是思考,不仅是故事上的,更有思想上和表现手法上的。在嘎纳,《孩子王》没有得到认可,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可能是文化和历史上的差异所导致的隔阂。而这一点,很多人为其平反,网上有许多文章,分析了《孩子王》的精神内涵。所以,我把目光投向这部电影的拍摄技巧————长镜头。
许多人觉得长镜头过多得出现在电影中会让影片显得乏味。不可否认,长镜头的存在的确让影片变得缓慢,但结合我的体会,长镜头的表现必须和观赏者相配合才能实现。相信,只有全心投入影片中的人才能理解长镜头的妙处。
为了能更好得分析影片中的长镜头,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结果是另自己满意的。长镜头是指连续地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较长时间地拍摄所形成的镜头。其特点或者说作用,是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和纪录功能,强调生活的真实性,贬低情节结构和蒙太奇形式元素的作用。《孩子王》本质上是一部反映人的精神内涵的片子。长镜头在渲染气氛,孕育情感和和情感的宣泄上都有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将进行举例浅析。
(一)
在重看这部片子时,我注意到。影片中有许多的镜头,没有把主人公老梗放在画面的中央,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比如,老梗回去教书,在山间行走的画面中,那条山间道路总是处于画面的左侧或右侧。再如老梗从课堂的门口走出,门却在画面的极左。在这一点上,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作为一个观赏电影的观众,我的视线总是关注于画面中的人物。当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物或集中的人物时。如果人物出现在画面的中间,难免会忽略背景,而如果用一个间于全景和远景之间的镜头,再把人物放在一侧,这样,长镜头就起到了效果,观者会因为专注于画面中的人物而不舒服,从而注意到整个画面达到了平等的效果。当人们在观看这样的长镜头时,人物成了镜头中场景里的一部分,人们注意了整个画面,不需要导演费劲心思利用蒙太奇来生硬地切换而调动观众的注意。这样的长镜头,给了观众理解导演的时间,达到了一视同仁的效果。
(二)观众的自主性的利用
影片中不可能只有单一人物的长镜头。《孩子王》中有许多多人物的全景长镜头,这些镜头的作用十分符合长镜头的特点。比如,老梗在去教书之前,和一同下乡的知青们在室内有一场戏。导演用的是在屋子的一角拍摄屋子中人物的长镜头。首先,它保证了视角的客观,似乎不带有蒙太奇的那种主观性。另外,长镜头避免了切换画面所导致的时间感丢失,我们可以清楚得感觉到在几分钟里,人物从行动上体现出来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是自然的,潜移默化的。对于观者来说,处了观注主角之外,画面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关注的对象,体现了观者的自主性。但我觉得,画面的安排,也就是场面调度其实也是导演设计的,导演自然考虑到了长镜头的作用,所以,导演所安排的布景,灯光,人物的动作,着一切都是有利于长镜头拍摄的安排。所以,所谓的观者的自主性,其实并不十分自主,如果更贴切的话,我觉得应该把他称为一种技巧,即:导演通过长镜头来引导和利用观者的相对自主性达到表现目的。所以,所谓的“长镜头记录性决定导演的自我消除”只是一种比蒙太奇更人性化的表现手法。
(三)“以不变应万变”
这句话引用自顾长卫的采访。记者问他最喜欢哪部电影的拍摄。顾长卫说是《孩子王》,理由是“以不变应万变”,说得的确很精辟。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大量使用了长镜头,所以使他的工作减轻的缘故。当然,长镜头的拍摄的确有这样的作用,但这一因素不可能独立存在,与之同时存在的,就是出色的效果。《孩子王》中有许多反映主人公老梗内心的长镜头。镜头中只有老梗一个人,没有蒙太奇的切换,只有一个远景,或特写,甚至有的长镜头中只有声音没有人物,却准确地把人物在那样环境中的情感表现来。比如,老梗在夕阳的映衬下甩袖的场景。在这一个个经典的长镜头中,我们看到了老梗在浓重的黑暗的背景下内心的煎熬。镜头的时间越长,观众的体会越深刻,那种挣扎越真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的行为展现了他的内心,这种冷静的视角是体会片中人物内心所必要的。镜头不变,视角不变,可心却已无法平复了。
对于《孩子王》,我毫不掩饰地认为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虽然影片利用长镜头,使得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切换不是很有连贯性,但这种有一些跳跃感的拍摄手法并没有影响这部电影再人物的精神和情感上的表现,确切得说,长镜头孕育了情感,而镜头的切换也是情感的切换或延伸,从而使得故事这一载体的连贯性不再那么重要,使故事真正成为情感表达的形态或方式。而说到底,长镜头相比蒙太奇,都是导演运用的表达方式,前者是利用观者的本能心理而后者利用的只是观者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