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rules about IOC
(2009-10-15 02:51:03)
标签:
何振梁袁伟明奥运国际奥委会申奥罗格北京奥运体育 |
分类: 体育杂谈 |
袁伟民的新书不具名的对国际奥委会资深的中国委员、北京奥申委的顾问提出质疑,虽然没有点名,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说的就是何振梁。那我就从书中质疑的两点对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则来看看:
关于破坏申奥小组“合纵连横”
根据申奥小组“合纵连横”的原则,罗格支持北京,北京支持罗格,即外界所说的“京罗组合”。袁伟民的书中写到‘可是,结果令人失望,这位资深委员依然我行我素。何振梁支持金云龙,后来“据多方反馈信息,也证实他这么做了”’,而何振梁在自己的申奥日记里面这样记录:“2001年3月3日
国际奥委会其实就类似一个高级的私人俱乐部,人与人之间的交情非常重要,委员个人的意见和看法非常重要。无论是在申奥还是竞选之前,一定会为争取最多委员的支持,这样你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票。2005年伦敦申奥,英国首相布莱尔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与超过50名委员会面,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今年芝加哥申奥,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也提前达到,在酒店的房间里面和大量委员、奥林匹克相关人士会面,希望他们支持芝加哥申奥,包括没有投票资格的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也受邀和米歇尔见面,当得知魏纪中没有投票权时,米歇尔请魏纪中转达中国的委员,请他们支持芝加哥。因此无论是金云龙还是罗格在竞选之前游说委员们是很正常的事情,罗格第二轮高票当选,金云龙也获得了23票。哥本哈根的全会上,投票是用一个数字投票机来进行的,因为是无记名,谁都无法看到别人投给了谁。投票就是投票,投完了大家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因为这就是最后的决定,但是绝没有人再讨论我究竟把票投给了谁。这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在投票中严格遵照的一个传统!
关于不积极支持“新老交替”
在《袁伟民与体坛风云》一书中第七章“普遍法则:新老交替势不可挡”这一章节中,袁伟民还披露了当年这位资深委员说的和做的不一致,不积极支持于再清接替他成为新执委一事。整个事件简直是“不可想象”。对于推举于的原因,袁伟民在书中解释说:“要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任务,就迫切需要一位在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北京奥组委中都有现职的、在位的领导干部,能够进入国际奥委会执委,争取话语权直接对话。”
先且不说这个“新老交替”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想除了当事人没人说得清。我想在这里说说国际奥委会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例如,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在国际奥委会实际上是一个不受待见主儿,强权的美国人和国际奥委会的关系向来不好,99年利用盐湖城申奥丑闻搞得很多委员受牵连,但是盐湖城组委会那些使这些不正当手段的人却没有任何过错,反而还获得了高额的奖金。并不是说委员的不检点的行为是对的,但是美国有意抓着这个事情做文章,再加上美国奥委会在市场开发收入问题上太霸道也引起了很多委员的反感。这次芝加哥申奥首轮出局,很大程度上就是芝加哥在为美国对国际奥委会的政策买单。
另外,包括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人选也不是世袭的,历任主席分别来自希腊、法国、比利时、瑞典、美国、英国、西班牙和比利时。如果何振梁真有如此重要、可以左右于再清能否进入执委会的话语权,足以见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从国际奥委会的规则和历史来看,似乎不是这样的!
最后想说的一句是:80岁的老人何振梁在两次申奥的过程中鞠躬尽瘁的艰苦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就算“中国申奥之父”的光环没有落在他的头上,他同样会以拳拳的爱国之心做贡献,何况光环和称号原本就是媒体给他的,并不是他去要求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