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iddle/48492d7fhc0c75118405a&690
最近有认识的人辞世,每每这样的时刻,心里总是唏嘘。这些年来,不得不参加过一些人的追悼会,程式化的仪式,以及对某个人生的盖棺论定。
总觉得中国人死得不带劲,最后一幕了,大都草草收场。这或许缘于现代国人的浮躁,活得太忙,谁还在乎死法?活着和挣钱是当今很多人生的主题,活在当下,使我们忽略了对人生的终极眺望,沉溺眼前得失,漠视生命尊严。由于没有死过,人们并不知道当一个人要离开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因而以主观的方式送别个体自然的生命,缺少从人性和个性角度的人文关怀。
古代帝王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修建陵墓,古代百姓也似乎对生死有着现代人不具备的理解和膜拜,仿佛听得懂得生与死的对话。那时候,活着和死去都很自然,不悲不喜,不忙不乱,人们平静的接受死亡,而又在另一个轮回里悄然重生。
现在中国人死得很着急,因为商业已先死一步,提前霸占了那个世界,乱贴广告,大搞房产开发、发行冥币、婚介等等......你不抓紧死,那边的房价又要涨了,而且他们糊的美女也越来越马虎难看了。
现在中国人死得很难堪,很少能躺在一个干净安静的地方,让灵魂随清风冉冉飞升,如果能死在自家床上,都是一种幸运。这些人不得不躺在一个很多人睡过的有机玻璃盒子里展览,好多灵魂,在里面推挤和纠结。
安乐堂里并不安乐,放的音乐只代表活人的心情,从来不管死者爱不爱听。他们过节一样打着麻将,在死亡面前,继续着人生的赌博。
外国人似乎死得比较舒服,上帝提前安排好了归宿,好人去天上,坏人去地下,等到那一天,神父会指给灵魂的去路,一路有烛光或烈火的指引。而不像没有宗教的中国人,他们只负责送出人生的大门,然后赶紧把门关上,让人过了奈何桥就不知道往哪里走,遍地孤魂野鬼,一身无可奈何。
一直欣赏《非2》里的香山,在离开之前给自己开一个人生追思会,把该说的说了,该听的听了,该笑的笑了,该哭的哭了,该了的了了,然后找个大海把自己埋了,不把自己的皮囊交给别人摆布,自己就给自己办了。哭着出生,笑着离开,活得个性,死得自在!
以上所言纯属个人见解,并不是劝你明天也办,而是望你善待生死,向死而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