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戛纳电影节,最热门的两条消息是:姜文新片《太阳照常升起》在争取候补入围资格,争取在最后时刻能够杀进金棕榈争夺战;侯孝贤新片《红气球》成为“一种关注”单元的开幕片。其实就算没有这两位华语影坛的大师级别人物吃了戛纳的闭门羹,本届戛纳一样会广为关注,因为,戛纳今年60岁。
60岁的人恐怕只能感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而60岁的戛纳电影节,依然是世界艺术电影的集中之地。如果说奥斯卡是大众选择,代表了好莱坞的浮夸,那么戛纳则是艺术之选,有的时候很有眼光比如《低俗小说》,有的时候很搞笑比如《华氏911》,大多数时候走的是传统低调路线。尽管近年来,有评论说戛纳越来越向好莱坞献媚,比如邀请好莱坞大明星来走红地毯以招揽人气,明星来的来走的走,做完宣传也就了事,戛纳的入围想来掐的很严格。而纵观戛纳电影节十年来的获奖名单,很容易发现,戛纳的口味一直是那么包容万象但是又挑剔,对电影的质量要求极高,戛纳从未妥协过。
开幕片《蓝莓之夜》我期待了很长时间。王家卫是我喜欢的导演,Norah Jones是我喜欢的歌手,Jude Law尽管已经濒临秃头依然那么英俊逼人,这样的阵容简直是要了命了。更要命的是这个故事,一个受到心灵创伤的女孩在旅途中慢慢恢复元气——这样的情节总让我想起吉本芭娜娜式的疗伤故事。让王家卫来拍这样的电影,简直再合适没有,他应该能捕捉那些细微的哀愁感。王家卫想来是戛纳的宠儿,他上一部电影《2046》在当年是戛纳最大的热门,奈何评委会主席那个鬼才的塔伦蒂诺,非把奖给了满世界骂总统的《华氏911》。去年王家卫自己当上评委会主席,依然戴着魔镜满场巡游。其实关于这部电影能否摘得大奖,我觉得并不重要,关键是,这部王家卫的首部英文对白作品,到底能什么时候进入我们的视线。
事实上,除了王家卫,很多位列参赛片名单的电影,也出自戛纳的老熟人之手。科恩兄弟、大卫-芬奇、库斯图里卡、塔伦蒂诺、盖斯-范-桑特、凯瑟琳-布雷亚……这些名字,稍微看一些电影的人,能朗朗上口。而这些名字代表的是,这届戛纳口味真“重”,不够劲爆不够彪悍的,根本不可能具有入选资格。别的不说,凯瑟琳-布雷亚可是个在电影里生孩子、SM正面出击的主,端着女权主义大旗,任何镜头都可能出现在她的电影之中。而塔伦蒂诺的新片,不出意外,依然是老德行,酷的超乎想想。科恩兄弟和大卫-芬奇,也绝对不是善主,大家都知道。至于库斯图里卡,则是慢慢的向着电影大师的方向奔去。
亚洲电影力量上,华语电影缺席,不过却也有日本的河濑直美,韩国的李沧东、金基德撑住台面。尤其是金基德,他出片的速度和质量简直堪称神奇。河濑直美则是非常有自己观点的一位导演,很值得期待。这三位也是国际各大电影节的常客了。
今年的评审团中有张曼玉,短片评审主席是贾樟柯,不晓得两位会不会在戛纳洽谈以后的合作事宜。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戛纳会不会最后时刻升起太阳,光看这个提名名单就已经觉得新意十足了,相信戛纳今年依然是一场关乎电影的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