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适《追悼志摩》赏析

(2009-08-08 22:14:32)
标签:

散文赏析

文化

分类: 芩风村作品赏析系列

【赏析】

单纯信仰/复杂人生

——《追悼志摩》赏析

胡景敏

徐志摩是极富才情的现代诗人,他有大量美丽的诗篇流传,也有很多浪漫故事为人乐道19311119日因机失事遇难。时年34

1931年徐志摩遇难后,《新月》月刊出第四卷第一期“纪念志摩号”,刊载多篇怀人悼亡之作,《追悼志摩》是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篇。

胡适是志摩的挚友,又是声名显赫的学者,他的悼亡文章写来当然情深意切,同时在澄清社会对诗人行为的误解上很有论理的说服力。文章开头对失事情况的追记和悲痛之情的抒写,文章末尾“他放的光亮也会永远留在人间”的美好祝愿,都不出悼亡文字的旧套。但这两处与人不同的方面在于都由诗人的诗句自然引出,并且是用诗化的语言记事写情,避实就虚突出情调,以符合悼亡对象的诗人身份。文章的中间部分着力在为诗人辩解,因为"社会上对他的行为,往往有不谅解的地方"。作者辩解的方式显出了他的学者本色,就是他自称的“历史癖”,他引用了徐志摩致张幼仪、梁启超与徐志摩、徐志摩复梁启超等三封信,详加辨析,最后得出结论:社会的误解主要源于对诗人爱、美、自由三位一体的“单纯信仰”的不理解;诗人为理想人生而战之所以最后失败,原因是信仰的太单纯和社会的太复杂,进而他的追求不但该同情甚至可恭敬可佩服。这样,作者达到了为忘友辩白的目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样的有意义的人生形式。

作品以诗人的诗句贯穿全篇,抒发感情;引用他人评价、书信以资议论,显出学者散文重材料考据的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