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边境文化季(二)

2005年,第一次来到同江街津口赫哲族家乡观看表演时的演员们,今天他们还在继续表演吗?

十多年了,同江发生巨大变化,街津口也旧貌换新颜,那些演员也陆续你方唱罢我登台。
中俄边境文化季的活动之一——帐篷露营大会,开幕式上再次看到了赫哲族的演员登台表演。

今天,站在舞台上的赫哲族演员没有了曾经熟悉的面孔,但却依然是熟悉的舞蹈与亲切的歌声。
赫哲族是中国的四小民族之一,这个北方民族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谱写了鱼文化传奇。
例如用鱼皮缝制衣裤、帽子、首饰以及各种鱼皮、鱼骨工艺品。精致的鱼皮上衣价格可高达万元以上。
57岁的孙玉林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捕鱼能手,现在华丽转身又成为鱼皮画、鱼骨画等鱼制品的能工巧匠。
博物馆里,有赫哲族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珍品记录了赫哲族人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

风景如画、依山傍江的街津口乡,是赫哲人的故里,捕鱼至今依然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悠长的黑龙江畔,港湾处停泊着暂休的渔船。渔民整理渔网相当于摄影师整理海量的照片——认真而辛苦。

赫哲族人过去的居住环境与家具陈设。作为博物馆的照片,这些已经成为历史。
其中有的临街院落可以依稀看到明亮窗户内的城市化味道,而织补渔网的渔家女身旁物品也已经与时俱进。

14日,这里将是赫哲族图腾文化节的主会场,目前紧锣密鼓地施工,保证如期竣工。

赫哲族人除独一无二的鱼皮衣服外,还有其他多种色泽艳丽的民族服装、服饰。

白色图腾柱,高耸在绿树丛中。修葺一新的场地喜迎“街津口赫哲族图腾文化节”的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