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四国(十三)
中亚诸国幅员辽阔,历史上饱经东西方各强悍民族占领与同化,因此,突厥、波斯、俄罗斯、蒙古等文化交融
哈萨克的服饰通过这些玩具娃娃可以略见一斑。当然,现实中的哈萨克人几乎看不到这样的装扮了。
在民族分布上,中亚有着明显的“巴尔干”色彩。1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民族居住在这里,错综复杂、彼此渗透
哈萨克人的三叶帽,至今还是一些传统的老年男子喜爱,但更多的作为旅游纪念品老出售了。
作为游牧民族的哈萨克,毡房曾经是、现在也依然是牧区人民的栖身之地。
冰箱贴、明信片,展示了这个国土面积在世界居第九位的国家丰富的地貌与富饶的物产。
同为游牧民族,但
蒙古人的工艺品却根本无法与哈萨克人的工艺品相比较。
由于色彩与图案的宽泛,哈萨克人把国旗制成帽子,而其他中亚几国的国旗即使也效仿,但效果肯定不好。
看到掏出美元,老板娘眉开眼笑了。
吉尔吉斯斯坦的旅游纪念品与哈萨克近似,但品种明显单一了。摊主不喜欢做V字手势,更喜欢招手致意。
同北方邻国哈萨克一样,这个游牧民族的国家,
毡房也曾经是、现在牧区依然是当地人栖息地。
高山之国的马背上民族,是吉尔吉斯画家常常要表现的主题,歌颂这个民族的勇敢与顽强。
内陆国的吉尔吉斯,深为拥有一个“伊塞克湖”而自豪。
现代派的绘画风格也融进了吉尔吉斯画家的创作之中。
塔吉克斯坦的旅游纪念品也是鲜艳夺目,同它们国家妇女的服装一样花花绿绿。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诸国里最古老的国家,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质与较高的制作工艺。
这些中亚面孔的人偶,柔和了俄罗斯套娃的血液。
同撒马尔罕、布哈拉古城的清真寺一样,这些迷你的工艺品也制作得非常精细考究。
同样,乌孜别克族人也同样拥有毡房。当然,现代城市来是没有毡房的立锥之地。
大同小异的冰箱贴,传播着撒马尔罕的建筑艺术。
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者在没有顾客时,就埋头生产。可谓前店也是前厂。
不过,明信片的内容难免过于单一。
这些瓷画令人联想起《一千零一夜》一书里的许多场景。
草原与赛马是游牧民族的永恒主题。
这位画家自画自卖,只是设在一个僻静的公园里,虽然免费进入,但游客并不踊跃。
同撒马尔罕一样,布哈拉古城的一些经学院,也改为了大市场。旅游纪念品充斥昔日经学院的教室每个角落
羊皮画是中亚、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一绝。这些看似原生态的画框,与画中内容相得益彰,极富中亚风情。
各族文化的相互渗透,造就了丝绸之路上多姿多彩的艺术品!
中亚的工艺品普遍比阿拉伯国家的工艺品制作精良。虽然它们的文化接近,但艺术效果却大不相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