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欧债危机雅典希腊巴尔干 |
分类: 环球行走 |
最后的巴尔干(二十一)
自从“欧债危机”以来,CCTV有关希腊的负面报道就持续不断。而首都雅典的宪法广场则是最具代表性镜头。
长期浸泡在新闻联播的幸福喜悦中,希腊人民理所当然就是处于水深火热中,急需我们去解救。
揣上欧元,自豪地兴冲冲来到雅典后,就等着水深火热的希腊人民乞求的目光了。
不过,人家希腊人悠闲自得地挤在咖啡馆里聊天,或坐在路旁的石阶上闲扯。
街道上车水马龙,
当然,希腊目前肯定不能与北欧国家比,但距离新闻联播渲染的情景,实在感觉自己自豪感是非常不靠谱了!
步行街的晚上,家家户户的店铺都非常红火,欧债危机似乎与这里并不搭界,好像雅典根本不是危机的漩涡。
店里的酒照喝,街上的车照开,不大量存款的希腊人完全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反倒是我们瞎替古人担忧。
正如日本地震,人家淡定,我们“盐荒子孙”却抢盐一样。当地华人对CCTV不屑一顾:别信!我们从来不看!
雅典许多街道上的路旁,都种植着结满累累果实的橘子树,饥寒交迫的希腊人居然没有将其偷光。
感觉是真正生活窘迫的不是希腊人,而是这些吉普赛人、北非人与撒哈拉沙漠以南黑非洲的黑人们。
雅典的私家车与出租车争抢着繁华的道路,当然,他们对于赖账不还欧盟的伙伴也不太在乎。
雅典市区的观光车依然不乏各国游客光顾,虽然,他们的人民动辄举行罢工,让游客非常扫兴。
雅典的公共交通
作为欧洲的大城市,雅典的道路自然不太顺畅,但也没有想中国许多中等城市那样堵塞。
虽然希腊人开车不如北方日耳曼人那样规矩,但还是比我们守规则得多,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的拥堵。
清晨的雅典,由玻璃板叠落成运动员造型的雕塑,迎着从宿敌土耳其那边升起的日出。
雅典的哲学家、思想家太多,到处都能够遇到后人为他们树立的雕塑,当然,他们不必高高在上挥手致意。
雅典的地铁、轨道交通没有乘坐,不知他们的换乘站之间是否也必须百转千回地走上约500米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