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鼓浪屿日光岩七里香舍厦门闽南 |
分类: 独步神州 |
1991年来到这个轮渡的时候,没有每天数万人的流量,只是几个装束奇特的惠安女在干重体力活——修建码头。
今天,“加快申遗步伐”的鼓浪屿,让游客最直接的感受就如同“阶梯电价”一样——涨价、收费。
另一个相对僻静的“别墅码头”,必须绕岛半周方可抵达,而且轮渡一小时才有一班。
从鼓浪屿的避风港看鹭岛——厦门的轮廓。在鼓浪屿的数日,从一开始就被台风“泰利”困扰。
在“七里香舍”的露天咖啡座上自斟自饮,入住的酒店远离游览区,因此比较安静,适合休闲。
酒店距离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不远,从校区穿过去就是康泰路与内厝澳路。
红色四层小楼,居住着土著的鼓浪屿人与岛上的“外来务工人员”。
虽然属于远离游览区的鼓浪屿腹地,但餐馆与旅馆依然不少。当地人靠吃房租就是一笔可观收入。
无论是餐馆还是旅馆,承租人基本是岛外或外省人。本岛人已不屑从事这些工作,打牌是最主要的生活内容。
在不允许车轮出现的鼓浪屿,安徽的人力车夫,承担着岛上所有的运输。
这些艰难前行的车夫,如同泰山的挑夫、重庆的棒棒军一样,生活在最底层,低头拉车无暇顾及鼓浪屿美景。
鼓浪屿的早晨,首先是这些游客视而不见的人出现。但游客的镜头只喜欢把自己美丽倩影与景点合影留念。
岛上的一个什么小景点都需要另行购票,“园中园”、“票中票”是中国所有景点的共同特点。
现在杀戮的侩子手不见了?据说,即使“现场杀蚌”,顾客也依然难以避免掉进陷阱的危险。
岛上叫卖莲雾的比香蕉的,莲雾给人的感觉是蜡质而不是水分与纤维构成的。
躲在相对僻静的地方拍摄婚纱照,在这个闷热难耐、挥汗如雨的季节,真是难为了新娘。
在鼓浪屿最后的晚餐,不是“七里香舍”餐厅,而是迎着轻柔海风,在海边的大排档胡吃海塞的。
饭后,朋友提议去月光岩,不是大名鼎鼎的日光岩。月光岩非常偏僻(地址保密),岛上许多人也未必知道。
登山月光岩岩顶,对岸的厦门虽然灯火辉煌,但相机却呈现得几乎漆黑一片。
岩顶上,每天坐或卧一个59岁的老汉,这个漳州的前生意人渴望有人与他高谈阔论并倾听他高唱老歌。
闪光灯划破夜空,也证明了听众都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若不是“七里香舍”有人等我,可能要继续听他唱下去
第二天早晨,打开镜头就是一首朦胧诗!尽管大雾弥漫,但分明还是看到车夫奔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