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门口岸中俄边贸绥芬河黑龙江 |
分类: 独步神州 |
黑龙江系列之四
一般来说,中国喜欢在口岸的硬件建设上做足功夫,一定要让邻国对“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实力刮目相看!
1975年绥芬河为省辖计划单列市,1992年为沿边扩大开放城市,1997年,设立中俄绥—波互市贸易区,
绥芬河唐称“率宾水”,金称“苏滨水”、“恤品水”,明称“速频江”、“恤品河”,清代始称“绥芬河”。
在经实现了多党民主制度的俄罗斯,商人们对这类“保鲜”教育,既不明就里,更不屑一顾。
人家不需要打“特色”的招牌,叫什么主义都无所谓,赚钱就赚钱,何必遮遮掩掩?
既然边贸这样重要,那就为“中俄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干一杯吧!
国门展览馆没进入参观,可以想象出来,里边肯定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每晚7点就早看过了。
绥芬河市区没有塞车苦恼,自然也没有大城市的人气。
尽量欧式或半欧式的建筑,是边贸城市的共同“特点”。
政治中心远离了商业区,建立在高高的山坡上,站在市政府大楼的台阶,可以俯视这里。主干道以外的商业形态,就是这样了。
在这样一个“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里,他们的就业前景似乎不该如此黯淡。
这些目前只是背负着升学压力的孩子们,目前还没有感受到哥哥姐姐们的生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