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百万富翁贫民窟垃圾堆人力车孟加拉 |
分类: 环球行走 |
南亚之旅(四十六)


贫民窟的脓疮,普遍生长在孟加拉、印度这样人口稠密的南亚城市肌体上。

终日与垃圾为伴的生活,是贫民窟最典型的生存环境。

他们的父母只负责生却不负责育,让这些可怜的孩子,从小就被迫自己去垃圾堆里寻找食物充饥。

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

父母没有尽到养育责任,而低效和腐败丑闻不断的政府,也对此视而不见。

腥臊气味在炎热的孟加拉上空弥漫不散。不过,南亚男人这种随地便溺的恶习,一旦到了新加坡却不见踪影。

漫步在孟加拉的贫民窟,除了沉重的画面外,也有愉快的笑声,他们高兴地主动要求拍摄。
贫民窟的孩子们所能享受的“儿童乐园”。

驾驶这种运输车的司机,晚上基本回到这里栖息。

他们从事着收入极其微薄的重体力劳动。

因为,体面的工作绝对不会轮到这个阶层。

虽然他们可能比中国矿工的生命安全有保障,但这种原始的劳动强度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

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贫民窟的群体,永无翻身希望。

经济基础薄弱是一个方面,人口爆炸加剧了这种贫民程度。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正确的。

虽然带有极其残酷的强制性,但的确遏止了低素质人群的爆炸性增加。

但在尊重任权的民主国家,任何强制性措施都会遭到激烈反对的。看来,民主也有不利之处。

也有类似“城管”的人员粗暴对待这些底层群体,阻拦的理由好像是,车上货物不符合穿行标准。

没有鞋盒子、却又整旧如新的二手鞋,对于贫民窟群体来说,也依然是奢侈品。

他们把新鲜水果出售给行人,自己却到垃圾堆里拾检被遗弃的腐烂水果。

香蕉在孟加拉是非常便宜的水果之一,但是“织席的却睡土炕”。

介乎黄瓜与甜瓜之间的一种瓜果,可能更低廉,所以看到他们有时自己吃一口。

四面透风的公交车,乘客在进入车门前就开始启动行驶。

老人,也脚踏缝纫机在工作。

美国饮料的“软实力”无处不在,口渴的人力车夫偶然会买上一瓶。

坐在垃圾车的儿童,长大后也许就坐在货车上成为搬运工。百万富翁的梦实在难圆。

失去了一只手臂的擦鞋工,在繁华街头摆摊,他同意我拍摄后,主动给他放些钱。

以尊敬的目光看了他擦鞋的全过程,更看到一个不屈的生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