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对于悉尼的认识不过是走马观花,根本不能与那些资深华人和正宗的留学生相比。不过,毕竟还是有更多真正的留学生对我的肤浅介绍表示感同身受,还给更多国内同胞提供了横向比较的参照物。
这组图片集中介绍澳大利亚的商业生活,先从这位卖花姑娘说起。与因对“伟大领袖”感激涕零而总哭哭泣泣的朝鲜“卖花姑娘”不同,西方世界的澳大利亚卖花姑娘可没有那么多的禁忌和束缚。她不必在公开场合虔诚地对现任总理陆克文表示感激不尽,更无需哭天抹泪地向21世纪的皇权偶像顶礼膜拜。她只消对顾客微笑、只消把身边的鲜花打理得娇艳多姿,最终把澳元收到手就够了。
澳洲之旅(十二)

这位悉尼的“卖花姑娘”,本身已经把自己打扮成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

当悉尼沉浸在国际音乐及灯光艺术的喜庆气氛中时,她的鲜花生意也搭上了顺风车。
这些鲜花,在深秋的凉风中期待给送花人手里留下一丝芬香。

送鲜花在西方社会中是极为普遍的送礼方式,可能与我们的一些行贿者送烟酒给上级一样普遍。

与“卖花姑娘”异曲同工,他把这顶毛茸茸的白色皮帽带在头上,招摇地穿行在柜台之间意在兜售。

晚礼服的设计师,近水楼台先试穿。

也有比较低调的,跟中国工商银行“爱存不存”(ICBC)一样,不肯抬头迎客。

这位笑容灿烂的姑娘,肯定不是“国有银行”的,她经营的场所很小、却很精致 !

她把屋里屋外都布置得很讲究、漂亮。

周末临时市场的商业业态。

这位经营儿童服装的孟加拉移民,肯定没受过“志愿者”含筷子的培训,笑口一开,估计能塞进一捆筷子!

“中国制造”的低端产品,充斥着澳大利亚的商店。

想给朋友的小孩儿送一个当地产的考拉,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这些微利的产品,只能依靠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生产。

作为本土设计师,她的一顶帽子价格,胜过成百上千“中国制造”的考拉和袋鼠玩具。

囊中羞涩的中国中国自费的游客只能看看而已,
当然有为国争光、出手大方的公款游客,比如广州的那个每人8万元也没“超标”的官员参观团。

从内心里,她肯定是极其渴望我们的“公仆”光临,但送“二奶”一顶帽子、即使再华丽也拿不出手。

悉尼塔上的纪念品商店。

机场的免税店。

中央海岸区内一家大型综合商业中心

从服装

到烟酒

没有两个小时,是不能走马观花转完的。

在帕丁顿区的时尚街区,只看不买地参观了一个下午,她的玻璃器皿店五彩缤纷。






关于帕丁顿区的时尚街区,从悉尼归来的第一篇就通过悉尼缤纷帽子介绍过了。

突然,想起了“活力悉尼”四个字。

走出这个时尚街区,她们的笑容却凝固在镜头前再不能消失。

这些旅行社的操作人员明知不是潜在游客,还是热情地欢迎拍照。
到了唐人街,反而拍照困难了。经商的华人似乎不希望在国外被同胞拍照。

如果勉强同意拍照,也多以疑惑的目光回避镜头而缺乏轻松的笑容。我们中国人太沉重了,即使来到国外。

他们更热衷向你推销“保准便宜卖你”的商品。

非唐人街的一家中国餐馆,餐桌布置得有些中西结合。

商业街的路口,园林工人艺术地装饰着路边花草。

精巧玲珑的小店

感谢中关村这位无名的小伙子,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澳大利亚之行的所有图片可能都胎死腹中了。
还要补充一句:博客文章可以修改,但帖子则是泼出去的水。上一篇关于悉尼塔的高度不慎多写了一个○,发现笔误后,却没有了改正机会,只好这里表示歉意,同时感谢对此提出异议和批评的所有读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