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之行的前9篇,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断断续续贴完了,但是,由于不断有更新的和需要连贯的内容冲击,川渝之行的第10篇,直到已经离开那里整整两个月后,才终于最后谢幕。
这次把四川的几个一直想去而一次次没有去成的城市走一圈,肯定是走马观花,因为我行走生命状态也不可能长期扎根于某一个地方,哪怕它是一个被旅游书籍吹捧的“人间天堂”也罢。
因此,特别担心自己故土最值得露脸的地方被我镜头忽视后,也不要愤愤不平。毕竟我这里不是国家旅游局的评定单位,我的疏忽和短见丝毫,不会影响你故土在外界心中的位置。

川渝之行(十)

卖馒头的小伙子曾经在北京东直门一带打过工,他对北京的物价之高深有体会。

在四川这样的相对南方的城市,面食居然不少。

在川渝之行中,畏于麻辣往往靠这些解决温饱。

从宜宾到泸州不过121公里,却要花费3个多小时的车程才能抵达,两市之间尚无高速公路。

沱江与长江环绕的泸州,城市虽然不大,但长途汽车站却政出多门、让外乡人眼花缭乱。

与其他几个相邻城市一样,浑身乱响的公交车上往往有许多背篓。那时,成都公交车上惨剧还没有发生。城市对于公交车上的投入明显地极为不足,车辆大多很老旧,且刷卡折扣仅仅8折。

城市最繁华的地段集中在江阳北路两旁。

麦当劳肯定抢占最有利位置。

报恩塔周围基本呈现一种传统古老风格。

不远处就有这些没能在法国佳士德拍卖行竞拍的兽身“兽首”们。

相隔不远的钟鼓楼,则展示了另一种基督教的文化。

它的四周更像现代的欧美小镇。

不能断定这是不是泸州最大的商场之一?

广告大到了不能再大的地步。

主要的公交车都集中在这条主干道上。

各种车辆平等地出现在马路上。
正如辣椒对于川菜而言一样,这套娱乐工具,在四川也是绝对不能少的。
5月,正值枇杷收获的季节,

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同样不能少,这样物质的、精神的、心理的、娱乐的,全有了。

还有匍匐在街头上用嘴刁笔书法的艺人,由于看客过于专注,忽略了作品旁边那个关键的钱钵。

远离众人的等待

和期待众人的卖花姑娘

这位年迈的老人还不能悠闲地享福,必须这样为生存而奔波。

他也在自食其力维持温饱,而这样的人在中国很多、很多。

不过,这样悠闲的人似乎更多。一座立交桥下,也可以成为大型棋牌“室”。
更多则是街头巷尾的社区“娱乐中心”。

江阳南路,即使是主干道,两旁的居民楼也多为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马赛克和贴瓷砖是当时的时尚主流。

《成都地图出版社》制作粗糙、质次价高的《泸州市交通图》,从江阳北路还没有走到江阳南路就已破碎。

泸州因酒而扬名,还有一个国窖广场。

由保安把守的园林式酒厂,厂区可以部分免费参观

但是,散发着浓烈酒糟的昏暗厂房内部只能隔窗拍摄了。人工劳动的原始场面,顿时让时光退回至少一百年前,真不愧是“百年老窖”!
川渝之行(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89ba10100ddm5.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