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印第安人的文化痕迹,没有到处飘扬的鲜红枫叶国旗,穿行在加拿大的城市与乡村,总恍惚有在某个欧洲国家的错觉。有时像置身于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瑞士小镇,有时又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上的某片森林似曾相识。
尽管加拿大是个多民族融合的移民国家,但毕竟数量上还是以欧洲人占绝对优势。当然,还不包括现在被我们极力回避的一句话“拥有共同的民主价值观。”所以,产生在欧洲的错觉是再正常不过了。
不过,北美洲到底是北美洲,无论如何还是与“老家”欧洲不同。因为,这块土地上最早的“原住人”不是白皮肤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而是蒙古利亚人种的印第安人!在加拿大,官方与民间对印第安人的称谓一概采用“原住人”以示尊敬。只有我们这些外国游客,才动辄就是脱口而出一句“印第安人”。
印第安文化的图腾柱屹立在贾斯珀火车站前。
冰雪之旅(十)

印第安人,不!
原住人装束的布娃娃,在麦克莫里堡机场的商场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各国游人。

这些布娃娃固然没有美国的芭比娃娃风靡全球,但绝对是极有特色。

西埃德蒙顿商场的宽敞的过道里,原住人人推销自己手工制作的饰品和儿童服装。

麦克莫里堡或落基山国家公园的一些酒店里,都少不了这些原住人文化印迹的点缀。

这些物品,特表是对于欧洲游客更具吸引力,因为他们看到了与自己国家的重要区别。

不过,有些精致的工艺品并不是原住人的手工杰作了。

无论是原住人手工制作,还是其他各州流水线下来的商品,到了酒店橱窗后,都已身价百倍。

去年10月,我曾经贴出一组有关印第安人图片,那是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惠斯勒小镇拍摄的一组镜头。

在艾伯塔省,有关印第安的影子也无处不在。甚至在大城市如卡尔加里,也能看到不少“原住居民”。

“原住居民”一般远离大城市,在僻远辽阔的“保护区”内。现在早已放弃了狩猎的传统生活方式。

有一个一直被中国人误解的问题必须纠正,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原住居民也并非铁板一块、精诚团结,而是部族之间始终争杀不断。
但是,为了强调殖民者的罪行,我们教科书往往截取了历史的某一个部分。正如数十年来,我们一直不愿承认是国民党主力军在积极抗日一样。
“冰雪之旅”最后一篇《北极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89ba10100cez5.html
加载中,请稍候......